海洋经济勃兴背后的新区力量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6-12-19 09:56:59 

  长达282公里海岸线,5000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是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禀赋。自新区获批以来,海洋特色鲜明的“616”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总投资3200多亿元的200多个海洋经济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年轻的西海岸新区不辱国家使命,正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5年,新区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6%,占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38.2%。而今年前三季度,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就完成584.7亿元,增长16.3%。

  海洋经济在西海岸潮流涌动,海洋“掘金者”也不断向海洋要资源、要速度、要效益。近期,记者探访了聚大洋、三泰环境、海健堂、鲁海丰、武船麦克德莫特等新区涉海企业,探索海洋经济背后的新区力量。

  海洋医药抢滩国际市场

  提起海藻,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或许是餐桌上的美味。但在聚大洋藻业集团里,海藻却变得如金子般珍贵。

  十六年前,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仕鹏带领一群下岗职工创业,由最初生产海藻胶的小作坊,发展壮大到实现跨国并购的国际型企业。目前,企业已成为集海藻国内养殖、国外采集、综合加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海洋生物企业。其生产的褐藻胶、卡拉胶、琼胶三大系列产品均有不同规格、档次的精制品、深加工和延伸产品。同时,养殖龙须菜、麒麟菜、海带、裙带等十多个海藻品种。其产品畅销海内外,公司产值和利润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

  吴仕鹏告诉记者,向海洋生物医药进军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附加值、科技含量更高,有利于实现海藻资源的高质化利用,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企业将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国际化企业。在已建立澳大利亚、印尼、智利三个国外原料基地的基础上,完成南非、爱尔兰新原料基地的建设。同时,还重点建成年产120亿粒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医用红藻多糖生产线,并生产医用级海藻胶、藻酸丙二醇酯 (PGA)产品。

  在新区,向海洋“捞金”的企业远不止聚大洋这一家。在青岛海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又探索了深海鳕鱼皮如何变成高纯度活性胶原蛋白。

  公司负责人杨少波介绍,“在以前,像鳕鱼皮这种海产品的次生品,往往被磨碎制成了饲料,但对我们来说却成了宝贝。我们从中提取胶原蛋白,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鱼胶原蛋白生产基地,年产量能达到1200吨。”记者了解到,该企业是国内从鳕鱼皮中提取高纯度活性胶原蛋白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胶原蛋白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海水淡化新区开花结果

  在三泰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大厅里,各种水处理设备陈列在显眼的位置,吸引着来访者驻足观看。该公司从事高分子分离膜及膜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及制造的产品包括中空纤维超 (微)滤膜、平板反渗透膜、平板正渗透膜以及膜组件、MBR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等污水、净水处理设备和海水淡化设备等。

  公司总经理程海介绍,“现在我们拥有先进的高分子分离膜和膜组件生产线以及膜相关设备生产线,可达到1000万平方米各种高分子分离膜的年生产能力。”据悉,他们所生产的纳米材料复合膜及苦咸水、海水淡化装置,是集无机、有机、纳米多孔粒子的诸多特异性质于一身的新材料,兼顾了无机膜和有机膜的特点,具有高透水量、低压力、高强度、耐腐蚀的特点,由此构成的海水淡化设备使用寿命长,可以更有效地对海水或苦咸水进行过滤、吸附、去除,脱盐率高达9.2%至99.5%。

  近期,海水淡化在新区成为了现实。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正式通水运行。该项目是首个由国内公司独自承建的海水淡化工程,采用“超滤膜 (UF)+二级反渗透膜 (RO)”双膜法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材料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公司的行业技术垄断。在节能降耗方面,采用了一系列节能措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每年具备给董家口经济区供水3600余万吨的能力,出水供给经济区内重要工业企业使用。不仅缓解了新区水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可以作为成功范例,将海水淡化广泛应用于半岛沿海地区乃至环渤海区域,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水源支持。

  海洋传统产业逆势上扬

  当前,海工行业正处在“严冬期”,但在新区,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却实现了逆势上扬。去年销售收入2.55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5亿元,增量近一倍。

  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国勇告诉记者,“所谓的严冬期,其实也是一个契机,此时的建造成本低,而国外业主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做装备,建造周期通常为2到3年,装备交付投入使用时,行业将开始回暖。”

  据了解,该公司由武船重工和美国麦克德莫特公司共同出资组建,2012年,在海西湾建成。“我们当初选址海西湾,就是看中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是海湾中的海湾,海上风浪再大,湾内依然海浪平静,是发展海工行业的黄金地段。海西湾海工企业聚集,拥有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依托武船重工的场地资源,降低了项目建造成本。”马国勇介绍。

  新区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悉,除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及优惠的政策扶持外,新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让企业受益颇多。目前,海西湾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已经成为集聚在这里的海工企业对外推介的“金字招牌”。

  滨海旅游迸发独特魅力

  日前,记者跟随区蓝色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来到位于石岭子海域的鲁海丰海洋牧场。

  鲁海丰海洋牧场大酒店营销策划部经理孙洪升向记者介绍,“这里建设了石岭子礁海域人工鱼礁区3000亩,累计投放大石块、混凝土构筑件共计30万空方,各类废旧船只100多艘;配套180个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并投资配套了1.2万亩的藻类养殖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定期对海域内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

  在监控室的屏幕上,记者见到了安置在海平面下十多米的固定摄像头传输回的实时动态图像。“这是中国海洋大学开发的系统,摄像头固定在人工鱼礁上,通过图像我们可以观测海水水质、鱼类数量和海藻生长状况,掌握生态在线数据,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孙洪升介绍。

  据了解,作为“山东省省级休闲海钓钓场”,鲁海丰海洋牧场投资建设游钓船码头、设立生态潜水俱乐部,还依据胶东地区的东夷文化背景,依照明代本地区的居民住房,建设了富有胶东民俗特色的海草房群——鲁海丰渔村。

  近两年,鲁海丰海洋牧场年接待人数达10万人次。作为新区着力打造的精品特色景区,鲁海丰集团规划以海洋牧场现有区域作为核心区,启动周边海域旅游开发,打造成一个传统渔业和现代旅游业有机结合的典范。(刘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