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解读《2016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11-28 04:25:07 

■本报记者赵建东郭松峤


  在广东湛江1124号举办的中国海博会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首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以下简称《指数》)。作为首次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指数,其意义与特点有哪些?“十二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请他进行相关解读。

多重意义

  为客观反映海洋经济的规模、水平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于2004年启动了海洋生产总值的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由国家海洋局首次发布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数据。经过十多年的连续发布,海洋生产总值已成为国家及沿海各级政府反映海洋经济规模、水平及贡献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的指标。

  何广顺表示,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对创新发展、产业转型、生态文明、促进民生等方面要求日益强化,单纯的总量指标很难反映出海洋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等领域的综合效益,迫切需要综合全面的指标体系体现海洋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中心研究提出了编制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设想。2015年,中心组建了研发团队,历经两年,编制了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并首次向社会发布。

  何广顺说,该指数的编制与发布,全面综合地反映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效和潜力,对于指导海洋经济发展、服务国家规划与政策制定、引导社会预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政府部门研判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问题与趋势,提升对海洋经济的指导、调控和管理决策能力;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认知、关注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稳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预期,树立建设海洋强国的公民意识和信心。

鲜明特点

  此次发布的《指数》是对一定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量化评价,包括发展水平、发展成效和发展潜力3个指数。《指数》的编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综合性。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是反映中国海洋经济的综合性指数,全面综合地反映了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成效、发展潜力三方面的情况。其中,发展水平主要体现海洋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和开放水平;发展成效主要体现海洋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民生改善状况;发展潜力主要体现海洋经济的创新驱动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二是专业性。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是一个专门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状况而设置的指数,包括了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开放水平、经济稳定等能细致反映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容,内容更专业、指标更纯粹,对于非经济因素,考察的内容更多从经济角度出发。  三是科学性。为确保指数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中国海洋经济的运行情况,系统而准确地把握其活动特征及发展规律,信息中心依据导向性、全面性、统一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召开技术研讨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研究确定了指数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指数合成方法主要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反映不同内容的指标进行集成,指数权重设置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保证所得出的总指数和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严密、科学、合理。

“十二五”进展

  《指数》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OEDI)年均增速3.7%,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到119.9,比上年增长2.8%,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何广顺说,通过对指数的分析可以发现,“十二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期间,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52.4%,比2011年提高5.2个百分点。2015年海洋旅游业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增加值1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继续领跑海洋经济。海洋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9.8%,高于同期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15年,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引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接订单占全球的30.9%,产业转型迈向高端化。

  二是海洋对改善社会民生、提高沿海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涉海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年底达3589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6%。沿海渔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达19663元,比上年增长5.3%。截至2015年年底,海洋公园面积累计达到近37万公顷,为公众保障了生态环境良好的滨海休闲娱乐空间,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人均海洋水产品供应量稳步增加,2015年达到24.9千克/人。

  三是海洋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海洋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期间,海洋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达到3.6万人,占涉海就业人员的千分之一。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我国于2015年编制形成《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战略研究报告,对未来5年~15年的海洋科技创新在空间上、时间上作出了总体安排和布局。我国装备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之一“向阳红01”船正式下水;完成海洋一号C/D卫星等4颗业务卫星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推进海洋能试验场,海洋能支撑平台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示范等。海洋专利授权数也迅速增长,海洋相关专利授权数达5657项。

  四是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基本稳定,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快推进。2015年,海水、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维持在稳定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以上;国家海洋局主要监测的77条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中,CODCr较上年增长0.4%。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提出了“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海岛”等治理修复重点工程,不断推进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确保项目高效规范实施。

  五是海洋领域对外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期间,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3%,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20%2015年,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不断深化落实,取得了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市建设项目,援建巴基斯坦的……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61128/6391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