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期间初步达到世界极地强国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我国极地活动能力、业务能力、治理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初步达到世界极地强国水平。
据新华社10月27日报道,这是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27日在“2016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表示的。
吴军说,“十三五”期间,我国极地考察工作将通过实施“雪龙探极”“智慧海洋”“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等国家任务,逐步提升我国极地综合活动和支撑保障能力;完善极地活动平台和观测平台建设的整体布局;加强极地业务化建设,增强极地观测、预测和信息服务能力;技术创新发展,研发制造适用于极地环境的探测技术及装备。
截至“十二五”末期,我国极地考察在基础平台设施方面已形成一船(“雪龙船”)五站(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黄河站)一个国内基地;已开展32次南极、7次北极、13个年度黄河站考察,6500多人次参与现场考察工作,参与国际治理与合作。同时,开展极地专项、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等,获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科研成果。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说,2016年是“十三五”启动之年,在极地考察与研究上开了个好头:顺利实施了第32次南极科考和第7次北极科考,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试飞南极;中-冰极光观测台落成奠基;“极地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价”专项获财政部滚动支持,“极地环境观测/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重点研发专项获科技部立项;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分会正式成立。
据悉,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将于年底动工,这将为极地科考注入新的活力。
“极地科学学术年会是我国极地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国家平台,同时也是一个酝酿未来科学计划的平台。”林山青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