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 逆势突围 专访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平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6-10-28 16:44:08 

近日,由齐鲁网、海洋财富网联合策划的系列视频访谈栏目《蓝色经济对话》走进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始建于1944年,公司注册资金10.8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在职职工及外协施工人员6000人,年可建造大型船舶60万载重吨,可修造50000DWT以下各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

公司注册商标——“黄海造船【HC】”被评为目前国内造船行业唯一的“国家驰名商标”。2014年,公司被列入工信部全国首批50家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白名单”企业),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和山东省首批远洋渔船研发与制造基地。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现造船完工量200万载重吨,建造交付各型多用途船、重吊船、客滚船及大型远洋渔船等490艘,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实现利润13.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5亿元。

目前,公司手持各型船舶订单72艘,总价值61亿元,交船期排至2018年。20161-7月份,新承接集装箱船、中韩航线客滚船订单5艘,大型远洋渔船40艘,价值人民币15亿元。2016年预计完成造船30万载重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上交税收1.5亿元。

公司注册资金10.39亿元,资产总额30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在职职工及外协施工人员近万人,具有国家甲级设计资格、一类甲级建造资质。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的资质体系认证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可修造50000DWT以下各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公司具有年造船80万吨的能力;在大洋性和过洋性渔船建造方面,年可建造交付远洋渔船400艘,设计及建造能力居国内首位。2010年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船舶生产建造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可修造50000DWT以下各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公司具有年造船80万吨的能力;在大洋性和过洋性渔船建造方面,年可建造交付远洋渔船400艘,设计及建造能力居国内首位。2010年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船舶生产建造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技术研发与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司坚持在技改、研发平台建设和名牌建设上发力。加大技改力度。公司以年均技改不低于1.5亿元的投入,连续6年增上了万吨级船台、造船新厂等5个投资过亿元的大型技改项目,每年的技术研发投入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3%,通过创新投入,技术实力大幅提升,积累起了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全新的竞争优势,拓展了系列大型客滚船、多用途重吊船、海洋工程船、海洋执法船及远洋渔船等众多领域。

创造黄海造船品牌。公司在品牌建设上获得丰收。目前,客滚船、远洋渔船等主打船型成功获批山东省著名商标,万吨级大型客滚船被确定为山东名牌产品,钢质拖网渔轮、水泥运输船以及3000吨级海巡船等船型也成为同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省政府确认“以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远洋渔船及大型邮轮研发制造产业园。”

黄海船业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为先导,以品牌优势为支撑,以核心竞争优势为保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精神,通过文化引领,通过民主管理,通过企业改制,全厂干部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在全球造船业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大起大落时,黄海造船人勇立潮头,始终坚持国家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求发展”的方针,不但渡过了危机,而且走出了一个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天地,最近这10多年是黄海船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行业评价其突出亮点是:一是职工参股,二是专精特新,三是错位竞争。

黄海船业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为先导,以品牌优势为支撑,以核心竞争优势为保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精神,通过文化引领,通过民主管理,通过企业改制,全厂干部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在全球造船业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大起大落时,黄海造船人勇立潮头,始终坚持国家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求发展”的方针,不但渡过了危机,而且走出了一个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天地,最近这10多年是黄海船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行业评价其突出亮点是:一是职工参股,二是专精特新,三是错位竞争。图为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平。

海洋财富网讯 记者王玮报道 1027日,由齐鲁网、海洋财富网联合策划的系列视频访谈栏目《蓝色经济对话》走进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并对公司总经理赵建平进行了专访。

《蓝色经济对话》视频专访企业: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点评专家:蓝色经济专家王诗成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始建于1944年,公司注册资金10.8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在职职工及外协施工人员6000人,年可建造大型船舶60万载重吨,可修造50000DWT以下各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公司注册商标——“黄海造船【HC】”被评为目前国内造船行业唯一的“国家驰名商标”。2014年,公司被列入工信部全国首批50家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白名单”企业),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和山东省首批远洋渔船研发与制造基地。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现造船完工量200万载重吨,建造交付各型多用途船、重吊船、客滚船及大型远洋渔船等490艘,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实现利润13.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5亿元。目前,公司手持各型船舶订单72艘,总价值61亿元,交船期排至2018年。20161-7月份,新承接集装箱船、中韩航线客滚船订单5艘,大型远洋渔船40艘,价值人民币15亿元。2016年预计完成造船30万载重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上交税收1.5亿元。

黄海船业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为先导,以品牌优势为支撑,以核心竞争优势为保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精神,通过文化引领,通过民主管理,通过企业改制,全厂干部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在全球造船业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大起大落时,黄海造船人勇立潮头,始终坚持国家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求发展”的方针,不但渡过了危机,而且走出了一个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天地,最近这10多年是黄海船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行业评价其突出亮点是:一是职工参股,二是专精特新,三是错位竞争。

主要做法是:

一、瞄准国际前沿,紧盯产业高端

黄海船业牢牢掌握全球船业发展动向,高点定位,保持与国际接轨,让关键技术标准始终走在了业内的前列。

在破解标准制约上早介入。针对国际涂装保护标准逐年提高,积极与中国船级社等部门对接,从优化产品工艺流程入手,分三期建设了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涂装车间。随着“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涂层保护新标准”等一批新规范、新标准的相继强制实施,黄海船业先一步走出了向国际高端市场突破的关键一步。

在破解装备制约上早动手。造船装备,尤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技术、新装备是一个造船企业承接国际订单、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基础和前提,为扭转前些年公司部分设备落后的状况,公司在每年加大设备升级投入的同时,主动与德国曼公司、麦基加公司、意大利通道设备公司以及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级社等主机制造商、关键设备配套厂和专业科研单位等建立了技术设备升级的长期合作,很多关键设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依托这些设备建造的多用途重吊船、豪华客滚船等高端船型领域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在破解市场制约上早发力。近年来,随着我国船市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海运业运价指数仍处于低位,船市成交下滑趋势明显。通过对市场走势的跟踪分析,黄海船业一方面拿出了5-8个高端产品的开发计划,另一方面,加大与国际、国内知名航运公司及客运公司的对接力度,由于动手早、所开发的产品也具备了较高的技术含量,迅速在国内外市场打响了品牌。在客滚船市场、多用途船市场、海上执法船及远洋渔船市场保持了强劲竞争力。

二、放大科研优势,做强行业龙头

技术研发与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司坚持在技改、研发平台建设和名牌建设上发力。

加大技改力度。公司以年均技改不低于1.5亿元的投入,连续6年增上了万吨级船台、造船新厂等5个投资过亿元的大型技改项目,每年的技术研发投入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3%,通过创新投入,技术实力大幅提升,积累起了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全新的竞争优势,拓展了系列大型客滚船、多用途重吊船、海洋工程船、海洋执法船及远洋渔船等众多领域。

突破研发平台建设瓶颈。公司在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研发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船舶设计有限公司”,先后与上海船舶设计院、中船研究所、上海欧得利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20多家权威机构进行了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培养出了包括290名技术人员在内的高素质的科技研发团队。靠着研发平台的逐步搭建和研发实力的逐年提升,公司主攻大型客滚船、海洋工程船、多用途重吊船和海巡船等高技术含量船舶的研发。几年来,共申报省级以上科技攻关、“双百工程”项目13项,其中,“面向船舶行业关键技术应用及示范”项目被纳入国家“863”计划。

创造黄海造船品牌。公司在品牌建设上获得丰收。目前,客滚船、远洋渔船等主打船型成功获批山东省著名商标,万吨级大型客滚船被确定为山东名牌产品,钢质拖网渔轮、水泥运输船以及3000吨级海巡船等船型也成为同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省政府确认“以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远洋渔船及大型邮轮研发制造产业园。”

三、深化军民融合,推进军工项目

十年前公司就结合民品生产,进行军民融合项目的探索。大型“军民两用”客滚船项目,是该公司加快发展技术先导性强和综合效益好的军民结合产品。目前已先后建造交付大型“军民两用”客滚船、客货船、豪华客滚船20艘,占我国客滚船市场大半的份额。省政府《关于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23号文)中,规划建设20个军民结合产业园,并确认“以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远洋渔船及大型邮轮研发制造产业园。”以此为依托,公司先后开发建造交付的36000总吨“军民两用”客滚船是亚洲目前吨位最大、功能最全、条件最好、续航能力最强的军民通用大型船舶,“渤海翠珠”号通过了国家相关单位组织的国防项目验收。去年公司分别中标两型五艘军品船舶,在军品建造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以改制引领转型 以转型带动发展

该公司发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与全国很多体制内的企业一样,企业发展陷入体制瓶颈。在全国地方国有制企业改制的大潮影响下,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与当时国内绝大多数改制企业不同的是,黄海造船的股本结构设置中并不是董事长或高管层占大股,在所有高管层与全体职工的一致同意下,董事长、总经理持股比例仅为2%左右,其他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不到1%,在职工持股会80%的股份当中,2000多名企业职工是持股主体。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代表大会是由全体职工按照所持股份额度共同选举产生,100名当选股东代表“海选”产生董事会,每届董事会通过民主推选产生董事长。“海选”产生董事会是最能代表全体职工意愿的管理者与决策者。改制后的董事长是董事会推选出来的,全心全意为董事会负责是董事长的天职,不称职的董事长董事会有罢免权。职工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融于一体。当董事会提出按现代造船模式改造传统工艺流程的技术改造规划时,赢得了全体职工的共鸣,并迅速形成合力,落实于行动。技术改造资金不足,职工筹资参股,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企业面貌,企业注册资金由改制时的405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0.8亿元;公司占地面积由改制时的25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80万平方米;企业年销售收入由改制时的2.5亿元,发展到最高峰时的近50亿元。公司发展至今,最普通的一线老职工的股份已达到50-60万元,中高级职称人员及技术设计人员的股份达到50-200万元,中层管理人员的股份达到200-500万元不等。按照职工持股会章程规定,职工退休后按照账面原值进行退股,退出的差额由新入厂的职工按照比例购买,新老职工循环持股,保证每一名职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所有者。

改制创新不仅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也增加了企业发展后劲,如今的黄海船业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全体管理层和职工凝心聚力,发愤图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我国早日实现制造业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简介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始建于1944年,1964年企业更名为“山东省黄海造船厂”,1999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定名为“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金10.8亿元,资产总额30亿元,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具有国家甲级设计资格、一类甲级建造资质、ISO9001质量管理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的资质体系认证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可修造50000DWT以下各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公司具有年造船80万吨的能力;在大洋性和过洋性渔船建造方面,年可建造交付远洋渔船400艘,设计及建造能力居国内首位。2010年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船舶生产建造基地龙头骨干企业,2014年“黄海造船”注册商标成功获批国家造船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 2015年公司造船完工量21万载重吨,销售收入24.2亿元,上交税金1.7亿元。

董事长张灿刚简介

张灿刚,现任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被职工称为黄海造船的掌舱人,职工信的过的当家人,张灿刚兼任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十大优秀创业人物、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 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称号。

总经理赵建平简介

赵建平,现任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带头人,重点主持公司科技攻关与科技创新项目。主持参与设计的多个项目荣获山东省省科学技术成果奖项。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