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在国家海洋局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领导下,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近年来坚持以精细化服务保障为目标,以快速提升海洋预警减灾能力为主线,认真落实海洋观测、预报、减灾、保障4个重点任务,积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预报减灾体系,海洋预报减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2015年,省海洋与渔业局围绕服务沿海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目标,结合全省海洋安全发展实际需求,努力提升海洋预警减灾能力,快速搭建地方预报减灾体系,有效推动了海洋预报减灾事业创新发展。
重视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2015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增加观测预报编制和职能。今后,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将加强地方精细化海洋预警报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海洋预警报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水平,切实做好渔业生产安全、重点保障目标、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的专题预报。
加快地方海洋基本观测能力建设步伐。高标准实施饶平、大亚湾、流沙湾海洋站和担杆列岛、大亚湾浮标等观测设施建设,启动地方海洋观测业务化运行。其中,水文气象浮标的投放,使广东省海上观测设施建设实现了零的实破。
全面推进大亚湾全国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家海洋局统一部署,按照创建大亚湾全国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的目标要求,逐步落实观测预警、风险排查区划、应急预案、灾害评估、企业减灾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高效开展海洋预警报业务化工作。发挥海洋专题预报室的预报会商功能,深化完善广东六大渔场、重点保障目标的精细化预警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每天开展0~72小时的海面风、海浪、海温和潮汐预报;台风应急期间,加强应急预警会商,加密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及时发布各类预警报信息。
规范组织风暴潮漫滩风险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开展风暴潮预报技术培训、召开风暴潮漫滩预警系统的方案编制会和方案评审会。完成沿海地理实地勘测和航空采集,以及海堤高程、水深、地形数据的收集整理;开展海洋防灾减灾数据库建设、海堤三维建模制作、台风路径分析模块研发、风暴潮数据接口研发等。
积极构建海洋防灾减灾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建海洋科技应用和服务示范区。积极引入国家海洋高新技术落地广东,建立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海洋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体系。先后开发建立区域海洋数值预报系统、精细化预报系统、卫星海洋遥感应用系统、台风路径及海洋专题预报系统。
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有序进行。落实沿海警戒潮位核定、海平面调查评估、沿海减灾能力评估、海洋灾情调查统计等重点任务,做好海洋灾害情况调查评估、海洋灾害现场调查评估、警戒潮位核定、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等工作。开展台风应急期间的现场调查评估;完成全部58个重点岸段的现场勘察、潮汐同步测量和海堤资料的调查收集,完成58个警戒潮位核定技术报告的初稿编制;落实信息搜集、技术培训、重点区域实地调查、海岸侵蚀和重点岸段堤坝防护调查、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