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当家迈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一大步——公司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召开水产增效养殖技术研讨会
7月11日,好当家集团力邀国内两大科研机构——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就浅海滩涂水产增效养殖技术展开研讨。本次活动是由好当家发起,两大科研机构大力支持,在好当家养殖生产进入比较关键阶段的背景下,在好当家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好当家水产养殖业迈出“积极引进高新科技、大力发展科学养殖”的重要一步。
7月10日下午,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清印所长和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副校长带领多名在水产养殖领域享誉盛名的专家来到好当家,受到了公司领导的热烈欢迎。
11日上午,张术森总经理陪同专家团深入好当家金海湾养殖基地,参观调研公司水产养殖基地的基本情况。专家团先后参观了金海湾海参养殖池塘、池塘进排水闸门、沉淀池和正在进行海蜇捕捞的养殖场。在养殖场听取了养殖单位领导的情况汇报,了解了养殖单位在实际生产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随后,又来到育苗车间和水产研究所,观看海参育苗和红海参苗的培育情况。
下午,“好当家浅海滩涂水产增效养殖技术研讨会”在山海宾馆四楼会议室召开,黄海所所长、研究员王清印,海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董双林,方建光研究员、陈四清研究员、孙慧玲研究员、田相利副教授、高勤峰副教授、燕敬平研究员、张继红研究员、蒋增杰研究员等十位专家,荣成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陶明韬、科技局副局长王士武、集团公司董事长唐传勤、副总裁唐聚德、股份公司董事长李鹏程、总经理张术森、科研处处长孙永军、水产研究所所长谭福祎及好当家各养殖单位负责人等近50人出席了研讨会。
股份公司董事长李鹏程致欢迎词,他说,好当家与两大科研机构的合作由来已久,在黄海所和海大的技术支持下,公司的海水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不少成绩,未来我们还将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深。今天的座谈会是由张术森总经理组织的,这是很好的,各位专家在各自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非常有名气的,今天来到好当家的专家队伍如此之高是好当家前所未有的,这将标志着公司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向又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好当家拥有的资源是无可匹敌的,在养好浅海海参、海蜇的同时,我们要向深海进军。去年我们和黄海所签约合作开发20万亩苏山岛深海海域,海域面积如此之大,要如何搞好,如何做深?不单单要研讨,更要落实。今天的座谈会经过周密的筹备必将不会停留在表面,各位养殖单位的领导要好好学习,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提出,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
股份公司总经理张术森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了本次座谈会的目的,好当家海水养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养殖技术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如何实现增效、达到高产,更充分的利用海水资源,实现产值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来到好当家的各位专家在海参、海蜇、鲍鱼等品种的养殖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大家要虚心学习。这次来的专家之多,科研队伍水平之高,是我们好当家前所未有的,大家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听好、学好,会后更要落实好。
王清印所长首先做学术报告,他说,今年四月份,胡主席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如何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造船、深海油气开发、滨海旅游、海水养殖等产业是目前各界都在摸索的问题,而与院校密切相关的就是海水养殖。海洋资源开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说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已呈现出严重危险。好当家在围塘养殖方面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且拥有20年的历史,取得过不少非常优异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同一池塘海蜇产量不稳定、海参成活率不高等,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产量和效益将会成倍增长。好当家的资源是非常有潜力的,值得更深层次的挖掘,就要做到产学研结合,让科学、技术、产业和管理相结合,更加灵活的结合。今天的座谈会讨论的是海蜇、海参、鲍鱼、对虾等海珍品养殖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好当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从大的方面讲,可以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集团公司董事长唐传勤非常谦虚地说,面对这么多的教授和专家,我们都是虚心学习的学生,今天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认真地记,有知识就学,有问题就问,鼓励广大养殖第一线的负责人积极提出问题向各位专家讨教。
股份公司水产研究所所长谭福祎用多媒体的形式向专家们介绍了好当家金海湾海水养殖的几大阶段和养殖结构的变化,提出了对公司海水养殖的未来设想,并提出了在实际情况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混合立体养殖过程中食物链如何解决、海参新建池塘内如何大面积培养底栖硅藻等。
接下来,进入专家进行学术报告的阶段。海蜇方面:田相利副教授作了《港塭养殖海蜇负载力的初步研究》的报告,好当家金海湾某海蜇养殖场为例(注:港塭,南方养殖业术语,在此指大水面养殖池塘),从大型池塘内桡足类的数量上,论证海蜇养殖的负载力,同时阐述了大型池塘内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关系,还有就是海蜇的饵料就是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的种类为特氏哲水蚤,为好当家海蜇养殖的预计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陈四清研究员作了关于《海蜇养殖技术》的报告,分析了影响海蜇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推荐集中优质水蚤作为培养对象,成为海蜇的饵料,陈教授的报告得到养殖人员的关注,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刺参方面:孙慧玲研究员作了《刺参生态养殖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刺参的生物学形态、刺参的食性、刺参的育苗、刺参的养殖技术以及池塘内混养大型藻类的技术,对目前国内刺参养殖情况和前景进行分析,刺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并就每亩池塘投放参苗的密度,能否在池塘内形成深浅水区以避寒暑等问题进行讨论;董双林教授作了《刺参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引进和开发新品种红海参养殖的重要性及红海参的繁育与养殖和海参养殖条件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附着基、放养密度、饵料、光照、光色、温度及波动对海参生长的影响,并推荐几种不同养殖品种的立体养殖模式,养殖人员与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高勤峰副教授作了《大型养殖池塘刺参食性分析》,用高科技手段分析刺参食性习惯。其他方面:方建光研究员作了《关于好当家海水养殖的几点建议和看法》的报告,对池塘对虾养殖、如何提高池塘水色的稳定性、筏式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他特别提到远洋海珍品增殖的方案,与苏山岛20万亩深海养殖有着密切的关系;张继红研究员作了关于人工渔礁的报告,介绍了日本、美国、台湾等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工渔礁的礁体制作和发展情况;燕敬平研究员作了关于好当家深海养殖底播贝类等养殖品种的报告。
王清印所长作总结,他说建议这样的活动要多搞,让科研人员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入企业,深入到技术员当中,这也是实践“科技下乡”政策的关键一步。好当家在海水养殖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苏山岛20万亩深海开发应该纳入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接下来好当家要做的就是占领技术制高点,做出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海洋产品。
唐传勤董事长致结束词,他说,今天的座谈会上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真是受益匪浅,让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实践操作之上具备了理论指导的依据,特别是关于海蜇、海参养殖方面的知识,正是我们急需的。今天的座谈会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义,专家们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作为企业,我们坚信低成本、高效益就是高水平的科技。这次活动作为我们好当家“积极引进高新科技、大力发展科学养殖”战略的重要一步,会后,有关领导一定要向单位负责人落实本次研讨会成果。(于娟 谭福祎)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