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路上的妈祖文化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10-13 14:22:58 

开栏的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妈祖文化包含海洋精神”,引起热烈反响。“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千百年来,妈祖文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传扬的自由、文明、包容、和谐、正义、合作共赢成为“海丝”精神的延续。从本期开始,本版将开设《天下妈祖》栏目,向读者介绍源远流长的妈祖文化,敬请关注!

周金琰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夫人”“妃”天妃”“天后”,更被尊称为“天上圣母”,南方民间信众则亲切地称她为“妈祖”“娘妈”“阿婆”,北方信众习惯尊称她为“娘娘”“老娘娘”“海神娘娘”,希望她能护佑芸芸众生。妈祖成为从事海洋生产过程中的保护神,为海上丝绸之路“勇敢、努力、拓展”注入力量,丰富了“包容并蓄、开放多元、创新发展”的“海丝”精神。

  妈祖在世界各地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并且融合到当地的生活中,演绎成一种多内容、多方位、多角度的人文互动现象,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活动传承的延续。

妈祖与东亚“海丝”文化

  妈祖文化从福建莆田湄洲岛发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信仰元素,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传统的信仰文化现象。随着妈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又融合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等元素,妈祖文化逐渐从诸多海神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独树一帜的包含海洋精神的独特文化信仰现象。

  许多历史文献史料表明,妈祖与许多重大海事活动有关。北宋宣和年间,宋朝使团奉诏出使高丽,途中遇到大风,船队八舟七溺,祈求妈祖来救助危难。使团平安回来后,奏请皇帝,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赐妈祖庙额“顺济”,以赞颂妈祖“顺利济度”使舟的神功。这段历史在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碑记中就有记载。

  在明代,关于妈祖与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史料记载颇多,胡靖所著的《琉球记》就记载了当时海上活动与妈祖有关的情景。《琉球记》原名《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册封户科给事中杜三策、行人司司正杨抡为琉球正副使,这是明朝最后一次对琉球册封,留下了唯一的文史资料。清代张学礼在《使琉球记》详细记载了出使琉球的全过程,内容涉及多个学科,记录下来的史料,成为妈祖与东亚“海丝”的重要资料之一,意义重大。

妈祖与南海“海丝”文化

  南沙群岛旧称“七洲洋”,南沙群岛的东北部由永兴、和五、石岛、南岛、北岛等岛屿组成,西南部由珊瑚、甘泉、金银、琛航、中建等岛屿组成。这些岛屿,都是中华先民最先发现,并生产生活过的地方。历代渔民、船工、海员、客商,他们都敬奉妈祖,在从事海洋生产生活过程中,每每祈求妈祖的保佑。获得保佑后便在南海诸多岛屿上修建了敬奉妈祖的场所,留下了许多妈祖在南海的印记。据悉,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被当地渔民称“猫注”,因与“锚屿”的谐音,上面建有妈祖庙,渔民们称岛上的妈祖为“猫注娘娘”。这个敬奉妈祖的场所,还曾经挂有“海不扬波”的匾额,与“108兄弟公”等神祇共同守卫南海,护佑海上航行的船员和作业的渔民。除永兴岛的妈祖庙,三脚岛(琛航)、甘泉岛、北岛、黄山马(今平岛)、太平岛都有规模不一的娘娘庙。

  在以海南岛为中心的南海,留下了众多的妈祖文化遗迹,这些遗迹也印证了中国先民在南海诸岛开发、生产、生活的足迹。

  上世纪20年代,海南琼海渔民从西沙珊瑚中捕捞到一尊妈祖石雕像,它是古代中国沿海船只留下的遗物。在西沙琛航岛娘娘庙中,还有被当地认为是“妈祖化身”的观音像。在西沙群岛第二大岛东岛(和五岛)的一座古庙庙门上,刻有

  对联:“前向双帆孤魂庙,后座一井兄弟安。”

  除了南海小岛屿有众多妈祖庙外,海南岛的妈祖庙历史更是悠久。据不完全统计,元代海南岛有天妃宫5座,明清有42座。这些妈祖庙中,文化底蕴深厚,如海口市海甸北白沙门上村天后宫,对联云:“万派回澜依后德,千秋血食颂神功”;白沙门……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61013/63167.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