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后,刘华清指示:南沙能上的岛、礁、沙、滩都要上!

来源:长安街知事   发布时间:2016-09-30 09:36:12 

撰文|高楼

纪念刘华清诞辰100周年座谈会9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刘华清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长安街知事APP在《海军司令刘华清》一书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光辉”细节:1987年,联合国要求中国在南沙海域建设海洋观测站,刘华清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扭转南沙局面的绝佳契机。他命令南海舰队,配合国家海洋局科考船,组织编队前往南沙海域巡逻战备。这是建国以来,海军首次组织大规模战斗舰艇编队巡逻南沙。后来他又上书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南沙永暑礁建站,声明中国主权。

1988313日,越南海军在赤瓜礁附近向我军挑衅,刘华清指示:“只要对方先开第一枪,就坚决歼灭他!”战斗于次日打响,只进行了28分钟便告结束,中国海军击毙敌登礁人员20余名,俘虏9人。海战后,刘华清一再强调:“能上的岛、礁、沙、滩都要上,没有人的礁也要上,不能仅仅满足刚夺回来的6个岛、礁。咱们夺得越多,就能为今后解决南沙问题增加更多的筹码!”他在回忆录里畅快地说:“赤瓜礁小小一仗,显示了中国海军的力量。在我心里,那种隐隐约约受制于人、受辱于人的感觉没有了,多少年来堵在心头的一口气也顺了。”

其实,早在1974年,时任海军副参谋长的刘华清就带领海军司、政、后机关联合工作组登上西沙永兴岛。这是一个由司、政、后机关的二级部部长、处长、参谋、干事等10人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当时海军首长赋予他们的任务是赴西沙进行现场调研,以解决执行驻防守备任务存在的问题。

这次调研与此前中越之间的海战有关。身为海军副参谋长的刘华清参与了这场海战的指挥工作。此役,经过54分钟的殊死较量,中国海军编队成功击沉南越“怒涛”号护航炮舰,重创“陈平重”号等3艘驱逐舰,击毙、击伤敌军200余人。后经毛泽东批准,解放军乘胜收复了一度被南越侵占的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俘虏侵岛敌军49人。此役以解放军完胜而告终,从此中国牢牢控制了西沙群岛。

19741023日,正好赶在两次台风的间隙,刘华清一行人乘护卫舰离开永兴岛。航行中,舰艇在靠近琛航岛等岛礁的区域行驶,使得他们有机会从海上观察了解这些岛的礁盘、潟湖和海域情况。一路上大多数人都因不适应海浪的颠簸而晕船,随行的一些警卫员、工作人员吐得很厉害。刘华清反而丝毫未受风浪的影响,还开玩笑地说:“你们这些娃娃呀,身体还比不过我一个老头子,今后还怎么指望你们来保卫祖国的海域边疆啊?”

现任海军司令吴胜利说,修建航母一直是刘华清的心愿。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做相关研究、论证工作。19805月,刘华清访美,登上“小鹰”号航母,他在回忆录里说:“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他又登上了“突击者”号航母。网上有一张流传很广的老照片,正是刘华清在“突击者”号上踮着脚尖、仔细参观。

刘华清参观“突击者”号

可军内却有不同声音,为此刘华清很着急。他说,有些同志一讲发展航母就说需要多少亿美元,超过我们一年的国防费,这样一说就吓坏了,什么也干不了了。我们为什么要建航母?建航母对海军有什么好处?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对解决台湾和南沙问题起什么作用?总要算大账啊!算的结果是需要搞航空母舰。当然,现在不是需要的时候,需要时花再多钱也要干!南沙问题、台湾问题都具有战略意义,不能让台湾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离出去,南沙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更不能任人侵犯,否则,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不仅是航母,对核潜艇的发展,刘华清也倾注了心血。他就任海军司令后,给核潜艇部队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进行最大自持力长航试验。原定的试验目标是70天。潜艇出海前夕,刘华清说,既然是最大自持力试验,就不能把70天当作目标,要瞄准80天、90天!承担试验任务的是核潜艇部队第11艇员队,艇长名叫孙建国,如今的职务是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上将军衔。

此前,核潜艇长航的记录是84天,由美国海神号创造。刘华清将目标定在90天,就是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新纪录,这一点孙建国与他不谋而合。孙建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只潜70天,他是奔着90天出海的。谁知出师不利,一个月没到,机械就出现了故障。消息报到陆上,刘华清本着对官兵负责的态度果断下令:立即返航,靠码头检修!但这也意味着试验失败。

孙建国不甘心,他和维修人员反复讨论,找出故障所在,决定在海上抢修。消息再度上报,一夜无眠的刘华清下达指令:批准海上抢修。年迈的海军司令和年轻的潜艇艇长目标一致——长航应当继续。1986218日,90个昼夜终于结束,新纪录诞生!55日,刘华清签署通令,给核潜艇第11艇员队记集体二等功、艇长孙建国记二等功,他还亲自题词:“水下伏兵,出奇制胜”。

习总在纪念刘华清诞辰的座谈会上说,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如今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与物质条件已有大幅进步,这也是对老一辈将领最好的纪念。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国防部网站、澎湃新闻、《海军司令刘华清》《刘华清回忆录》《党史博览》等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