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类最后的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

来源:中国科普城   发布时间:2015-05-21 03:05:32 
人类的历史长河已流淌了二三百万年。而今,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克隆技术的诞生、登月和更遥远的星空发射探测器的实现……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建立起了一座空前规模的文明大厦。这座大厦的支柱就是时时刻刻在被消耗着自然资源。
人类从野蛮时代走向近代文明,部族与部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可能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但是,人类从来都不曾担忧地球上的资源会被用光耗尽。到了今天,一系列问题却突然变得紧迫起来:人满为患,淡水不足,粮食短缺,石油和天然气及各种矿产的储量急剧减少,环境恶化……这一切已经明显地困扰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多少世纪以来,到外星上去开辟人类新的生存空间,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和梦想。从哲学上讲,在无垠的宇宙中,地球绝不会是惟一的具有生命存在条件的星体。但从天文学和宇航事业的发展来看,人类移居外星的希望还非洲渺茫,也许在地球上的资源耗尽之前,这一希望也实现不了。
我们只有将目光重新对准地球。在以往的日子里,人类主要是消耗着陆地的资源,而占地球表面2/3面积的海洋,尚未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开发状态。海洋资源起码还可以供人类使用几千年,这为人类征服宇宙空赢得了充裕的时间。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海洋的序幕,全世界正以极大的热情,迎接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
诚然,海洋资源的数量是十分巨大的,有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有的则是可再生资源,甚至是恒定资源。但是,人类再也不应该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态度去对待它们了,而应倍加珍惜地球母亲留给我们的这分最后的财富,一定要科学地开发它们、养护它们。
就拿海洋生物资源来说,它们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当人类开发超出其保持再生能力所需的限度时,就会使生物种媲数量迅速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目前,人类水产品需求量迅速增长,这促使捕捞技术不断改进,人们甚至动用卫星来侦察鱼群方位,渔船的数量和吨位也发展很快,大有“竭泽而渔”的劲头。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上已出台了很多渔业协定和法规,这些协定和法规必须得到世界各国的严格遵守。为了提高水产品产量,我们要推行人工鱼苗放养,实行农牧化,还要推行水产品养殖工厂化;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饵料生产的海洋初级生产力,保护好天然渔礁。
海洋再生能尖是太阳能转化来的,可视为恒定的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也不会改变海水盐度。所以,这些资源应予以大力开发。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如潮汐能虽到处都有,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海岸条件才开有开发。我们要大力推行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比如在温差发电的同时制取淡水,并从海水中提炼多种盐化工产品等。
海底矿藏资源虽然巨大,但也必将采绝之时。如果不合理地野蛮采掘,将会降低回采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海底矿产资源比陆地资源的开发难度大得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要进行高额资金反入,并伴随着高度风险性。所以,要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科学研究必须先行。很多国家进行的大洋锰结核的调查,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子。
海洋矿产开发、空间资源开发等,都可能破坏海洋环境。不仅生物资源开发过度,会直接导致种群灭绝,而且开发其他资源也会间接导致种群灭绝。如人类大量开采珊瑚礁(一种生物成因的矿藏),使某些鱼类失去栖息环境,从而导致种群衰败。海洋工程建筑的不合理,不仅会导致工程失败,而且会破坏人们已有的家园。目前在海岸带所发生的大量的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灾害,都是人类活动的失误造成的。
海洋资源是可贵的,只要人类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养护它们,海洋资源将会继续支撑着高高耸立的人类文明大厦,人类的前途会更加美好。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