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 Argo网络建设网络建设覆盖海上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9-07 10:35:12 

本报记者 金昶 通讯员 陈斯音

  近日,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际Argo指导组成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在撰写的《我国应主导推进南海和印度洋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一文中提出,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我国应积极主导并优先推进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为沿线各国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管理以及业务化海洋预测预报等提供基础数据与信息服务。

Argo网络建设亟待加强

  国际Argo计划发起于1998年,是由非政府组织负责建设和运行的海洋观测系统,正在从无冰覆盖的深海大洋区域(核心Argo)向有冰覆盖的两极海区、赤道、西边界流区和边缘海(包括我国南海)拓展,最终将建成一个由卫星跟踪的4000个自动剖面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这恰好为我国提供了主导建设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为沿线国家提供海上公共产品的有利契机。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位于海洋二所,它每天获取的观测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预报、远洋渔业生产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许建平研究员表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尤其是海洋大国,在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对海洋极端气候和海盗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给予优先考虑,并设法解决。我国开展的各类海上活动也都离不开对深海大洋环境的了解和掌握。

  据悉,我国2001年加入了国际Argo计划,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布放了350多个浮标,目前仍有170多个在海上工作。然而,在全球Argo网络已经布放的约1.2万个浮标及目前活跃的3900多个浮标中,我国提供的浮标数量还十分有限。

  许建平指出,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我国应积极主导并优先推进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此外,随着我国在印度洋的海上运输、护航等活动的增多,对海洋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广西、云南等西南省份又受到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都需要加强对印度洋的观测研究。

应尽早掌握Argo建设与维护主导权

  许建平在文章中指出,当务之急,我国应该务实推进与沿线国家在海洋科技、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与救助服务,以及海洋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区域海洋调查,建设海洋灾害预警合作网络,提供海洋预报产品,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使沿线国家和民众能够真切体验和更多享受到海上丝路建设带来的福祉,从而能正确理解、支持和促进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

  为此,他提出了3条建议:

  一是尽早掌控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与维护的主导权。在“全球Argo”框架下,积极争取国际Argo组织的支持,由我国主导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和维护,获得的信息、资料按国际Argo计划的相关要求,与相关国家共享。

  二是积极推进Argo剖面浮标设备国产化。充分利用我国研制成功北斗剖面浮标的契机,加快北斗剖面浮标的定型和批量生产,使之能满足国际Argo计划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并逐步用国产剖面浮标替代目前由国外浮标维持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在北斗导航卫星(BDS)已经覆盖的南海、西北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则完全采用北斗剖面浮标组建独立的海洋观测网。同时,应加快建设BDS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推动国产剖面浮标早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使之成为继ARGOS卫星地面接收中心(法国图卢兹)和IRIDIUM卫星地面接收中心(美国马里兰)后,第3个为“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提供剖面浮标观测数据传输的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邀请沿线国家共建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制定出台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联合印度洋周边国家共建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使之成为目前已建印度洋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印度洋Argo区域中心日常活动并发挥作用,帮助沿线国家建立浮标资料接收中心,共享观测资料及其相关数据产品,协助相关国家加入国际Argo组织并参与相关国际和地区Argo事务,扩大区域海洋环境保障服务系统的作用及其影响力,为沿线各国海洋资源开发、海事安全、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管理和近海工业,以及业务化海洋预测预报等提供基础数据与信息服务,从而为实现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一带一路”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链接

  Argo是英文“Array for Real- 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的缩写,即“实时地转海洋学观测阵”,俗称“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如同陆地上的气象站组成的天气预报观测网一样,单个的浮标相当于一个气象站,而世界大洋上分布广泛的Argo浮标就组成了覆盖全球的实时海洋观测系统。

  伴随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诞生的国际Argo计划,是在1998年由美国和日本等国的海洋科学家提出来的,并得到1999年世界海洋观测大会的认可。该计划设想用5~10年时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由卫星跟踪的剖面漂流浮标(即“Argo剖面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全球海洋0~2000米上层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浮标的漂移轨迹等资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如飓风、龙卷风、台风、冰暴、洪水和干旱等)给人类造成的威胁。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