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度洋科考连创佳绩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8-15 15:17:08 

20151216~201662日,历时170天,我国“向阳红10”科考船圆满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0航次(A段)科考任务。727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大洋第40航次(A段)的数据资料、样品及现场报告验收工作。航次现场数据资料及样品交接规范齐全,航次现场报告资料翔实、内容完整,同时在现场调查方面取得了4方面的成果:

  一是完成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的海试现场验收工作,并在断桥、龙旂和玉皇海域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获得测线长度总计572公里,覆盖面积约218平方公里的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地貌以及温盐深、浊度、氧化还原电位、甲烷、近海底磁力等传感器数据。“潜龙二号”应用取得突破,表明该潜器具备了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探测能力,为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勘探工作增添利器。

  二是新发现一处硫化物矿化区和十多处热液异常区。根据取得的硫化物样品和视频资料,初步估计该硫化物矿化区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三是首次成功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的应用性试验,分别获得了大量深海水体和深海沉积物上覆水微生物原位富集菌群,为我国深水微生物研究和合同区的环境评价提供新颖的手段。

  四是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进行小尺度微震与大尺度天然地震的联合观测,9台海底地震仪的回收成功率100%,获得时长80~ 90天的观测数据,为热液区深部结构与区域微震活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据悉,本航次主要工作区域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主要任务是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对多金属硫化物进行合同区勘探,兼顾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性等调查,同时在洋中脊开展“潜龙二号”水下机器人海上试验,验证“潜龙二号”的各项功能及性能,为其在国际海底区域硫化物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作出适用性评估。

  本航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向阳红10”船具备了开展高难度、大强度科考的能力,从此我国又多了一艘活跃于世界各大洋的主力科考船。

  据悉,“向阳红10”船在深圳完成人员轮换、任务交接、物资补给和船舶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后,于82日起航赴西北太平洋继续执行大洋第40航次(B段)海上调查任务,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我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及周边区域开展两个航段为期80天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工作,同步围绕太平洋深海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展相关科学调查,了解不同海区环境差异与生物群落组成的相似性、连通性。计划1020日结束全部航次任务返抵浙江舟山。(洋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