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宁) 8月10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型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国家海洋局是该星的牵头主用户,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在现场观看了发射全过程。
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该星的运行将填补我国自主高分辨率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数据的空白,可应用于海域环境监测、海洋目标监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权益维护和防灾减灾等,并可全天时、全天候、近实时监视监测。
高分三号卫星具备12种成像模式,涵盖传统的条带成像模式和扫描成像模式,以及面向海洋应用的波成像模式和全球观测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它的分辨率达1米,是同类卫星中分辨率最高的。举例来说,从太空往地球看,1米的分辨率在陆地上可以看到小汽车,在海上可以看到小游艇。与此同时,高分三号卫星成像幅宽大,与高空间分辨率优势相结合,既能实现大范围普查,也能详查特定区域,可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目标成像的需求。它还是我国首颗设计使用寿命8年的低轨遥感卫星,此前我国发射的低轨道卫星设计寿命最长为5年。长寿命卫星能为用户提供长时间稳定的数据支撑服务,大幅提升了卫星系统效能。高分三号卫星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实现全球海洋和陆地信息的监视监测,并通过左右姿态调整扩大对地观测范围和提升快速响应能力,获取的C频段多极化微波遥感信息可服务于我国海洋、减灾、水利、气象等多个行业及业务部门,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陆地环境资源监测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支撑。
专家表示,已经发射入轨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四号等卫星和正在研制高分五号、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卫星,多是光学遥感卫星,提供高精度光学对地观测遥感数据。而高分三号卫星作为相控阵雷达成像卫星微波遥感卫星,与光学遥感卫星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晴空、雷雨,都可以随时对地成像。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高分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徐福祥介绍,为满足多用户需求,高分三号卫星在系统设计上进行了全面优化,使得整星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卫星水平,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宽、多成像模式、长寿命运行等特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应用系统副总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表示,高分三号卫星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能够获取可靠、稳定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极大地改善我国天基高分辨率SAR数据严重依赖进口现状,使天基遥感跨入全天时、全天候、定量化、米级的应用时代。
据悉,高分三号卫星工程是高分专项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高分专项工程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按照“统筹规划、军民结合、自主创新、强化应用”的原则积极推进,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抗洪救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等领域,培育形成了较大产业化发展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