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兰圣伟 通讯员 邓希光) 近日,“海洋六号”船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开始执行2016年~2017年大洋南极科考任务。
航次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告诉中国海洋报记者,“海洋六号”船本次出航主要包括3个航次,分别是中国大洋第41航次科学考察、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南极科学考察航次。全部行程预计历时282天,总航程近6万公里,计划将于2017年4月中旬返回广州。
中国大洋第41航次科学考察活动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海洋六号”船将在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资源、环境、生物等调查,继续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义务。该航次分为3个航段,约120天。
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调查,为了解全球深海资源分布,对比不同构造环境下深海资源特征提供基础资料,航次为期40天。
在南极科学考察航次,“海洋六号”船将首次赴南极半岛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环境调查和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了解调查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环境影响。航次分为6个航段,约为122天。
早在1990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派出“海洋四号”船参加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两船两站”南极考察活动,同时也是我国首次在南极进行多道地震地球物理调查。何高文表示,南极科学考察航次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时隔26年重返南极,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科学考察,对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悉,此次远洋科考活动,“海洋六号”将利用先进的调查设备,开展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多道地震调查、柱状取样、箱式取样、海底摄像、温盐深测量、热流测量、锚系观测、生物分层拖网、重力测量等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