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晕船耽误避台风 舰长怒吼:拿全舰生命开玩笑
小角色的大能量
——东海舰队某扫雷舰大队机要参谋林元亮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故事
■伍尚锐 杨淼焱 唐 粟
他,身处一类艰苦海岛,每天工作在高辐射、高噪音且超期服役的扫雷舰上,守着不足三尺的工作台,干着默默无闻的机要工作。条件差、岗位小、专业窄、年纪轻……在很多人眼中,所有的条件似乎都不太有利。然而,他立足岗位,紧紧扭住专业训练,接连打破海军、全军机要训练纪录,2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还被评为第二届东海强军先锋。
他,就是东海舰队某扫雷舰大队机要参谋林元亮。
小角色与大舞台
小角色的大能量
——东海舰队某扫雷舰大队机要参谋林元亮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故事
■伍尚锐 杨淼焱 唐 粟
他,身处一类艰苦海岛,每天工作在高辐射、高噪音且超期服役的扫雷舰上,守着不足三尺的工作台,干着默默无闻的机要工作。条件差、岗位小、专业窄、年纪轻……在很多人眼中,所有的条件似乎都不太有利。然而,他立足岗位,紧紧扭住专业训练,接连打破海军、全军机要训练纪录,2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还被评为第二届东海强军先锋。
他,就是东海舰队某扫雷舰大队机要参谋林元亮。
小角色与大舞台
今年3月,第二届东海强军先锋表彰大会在宁波举行。被表彰人员大都是上校、大校、军士长等老同志,平均年龄接近40岁。而林元亮30岁出头,年龄最小,在干部中级别最低,干的又是最不起眼的机要工作。但是,他却能与这些驾舰蹈海的“大拿”同台领奖。大家不禁发出疑问,年纪轻轻的他如何能取得如此成绩?
“只要梦想不灭,一切皆有可能!”林元亮的回答掷地有声。很多战友都说,他年龄虽小,但奋斗时间却一点也不少。
那年,林元亮以“6分钟1767字”的成绩打破海军机要训练纪录后,就面临抉择,是继续挑战新的高度,还是就此止步享受既得的荣誉?虽然当时与“6分钟1778字”的全军机要训练纪录只差11字,但要在巅峰之上再攀巅峰,难度可想而知。林元亮最终鼓起勇气,选择继续前进。
要登上绝顶巅峰,没有捷径可言,唯有不断苦练。汉字输入,拼的是字符的输入速度,而决定这一速度的是操作人员对字根的熟悉程度。为了让字根在指尖上扎牢,多年来,林元亮养成一个习惯,无论是看到的宣传标语,还是听到广播新闻,只要有汉字的信息,他就会在脑子里练习拆字根,手指轻轻抖动模拟敲击键盘。
别人休闲娱乐,他琢磨训练;别人聚餐会友,他还在琢磨训练。他像着了魔一样,一头扎进五笔字根的世界里,有时由于太过专注,别人叫他,竟半天反应不过来。
天道酬勤。2015年10月,林元亮以“6分钟1788字”的成绩,打破尘封12年之久的全军机要训练纪录,再次荣立二等功。
2015年,就在林元亮打破全军机要训练纪录后不久,身边不少战友就提醒他,机要岗位专业窄,发展空间不大,如今功成名就,该考虑考虑个人发展了。
面对善意的劝言,林元亮付之一笑。机要专业发展受限,那什么专业发展不受限呢?副长干舰长不受限?团长干师长不受限?眼里若是只盯着能当多大的官,当多大领导,哪里都受限。眼里要是盯着部队战斗力,哪个岗位都不会受限,都有做不完的事。
林元亮没有“另择良木”,而是当起了舰队机要集训班的教练,在机要这个“狭窄”的行业上越走越宽。
初上讲台,林元亮如履薄冰,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来回过目,每一种机器装备都反复尝试。为了规范学员的打字动作,他故意不断尝试每一种孤僻动作,直到找到最佳纠正方法;为了找准装备故障的原因,他翻箱倒柜愣是找出说明书,反反复复地看。他说:“呈现给学员的,一定要是最好的。”
新的岗位上,林元亮再立新功,所带的首批35名学员中,2名成为全军机要训练尖子,5名成为海军机要训练尖子,4人荣立三等功。
(摘自7月8日《人民海军》报)
(插图绘制:谭斯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