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忠谦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新闻,去西沙开通了五日游旅专线。这条专线起点是海南三亚,终点为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旅游内容有海上垂钓、看海上日落日出、永兴岛环岛游、参观西沙展览以及品尝深海海鲜等活动。
因为是从微信渠道获得的消息,我无法判断这则消息的准确程度。但看完后,心里还是涌动着一丝情愫。
能去西沙旅游是我多年的愿望。上世纪90年代,趁着一次出差到三亚的机会,曾和几个朋友酝酿顺道去一次西沙。结果一打听,申办手续比较烦琐,需要有部队出具的介绍信,只能作罢。后来也有过几次机会,都因旅程遥远、身体能否承受等顾虑未能如愿。如今有了旅游专线,又有旅行团全面安排,三沙旅游一定深得广大游客的喜欢,尤其是像我一样对西沙向往多年的人。
开发西沙旅游无论是维护国家主权,还是提振经济发展,都是有益处的。将来我国南海一些岛屿根据需要适当的开发旅游已是大势所趋。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目前,我国旅游业方兴未艾,像西沙这样美丽神奇的岛屿旅游专线一开,游客蜂拥而至,环境保护问题随之而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如何确保西沙海域的自然生态不被破坏,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国内一些景点在没有发展旅游之前,自然环境尚可得到较好的保护,一旦游客来了,自然生态的破坏随之而来。要预防这种“旅游发展到哪儿,环境破坏到哪儿”的怪状,在西沙旅游初始阶段,通过舆论来为相关旅游部门提个醒,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为此,想谈几点建议。
一是对旅游发展的规模要适当控制。永兴岛陆地狭小,承载量有限,根据承载量控制游客数量是必要的。二是对旅游内容要精心设计。西沙旅游主要是海洋旅游,海上旅游玩什么,怎么玩?海外发达国家已有很好的经验借鉴。三是“口下留鲜”。我国号称美食之国,游客们到了海边免不了要吃海鲜。对海洋生物毫不顾忌的宰杀和饕餮,一则对保护不利,二则也会影响国家形象。因此尽量减少对海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海洋生物杀戮、烹煮之类的美食广告。四是保护好海洋生物。南海海洋生物众多,一些名贵生物如海龟、珊瑚等,难免引起游客的兴趣。这时候如何保障这些名贵生物的生命安全,也是旅游部门需要考虑的。
在我们国家,海洋旅游尚属新鲜事物,但在欧美一些国家,海洋旅游已是非常发达。美国的夏威夷是世界旅游胜地,那里四季如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保证海水的纯净,当地规定游船严禁驶入距海岸10海里以内的海域。为保证海龟的安全,游客必须保证与海龟的距离在7米以外。市场见不到海产品销售,饭店见不到海产品美食,报纸杂志上更见不到有关宰食海洋生物的广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专门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并首次提出“科学养护海洋”的概念,甚至对海洋捕捞、海产品消费都有明确的规定。保护好南海,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战略问题。西沙开通旅游专线,但愿西沙旅游的发展能够较好地解决旅游与环保的矛盾,保护好目前我国少有的尚未遭到大规模人为破坏的纯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