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广东省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日前发布《2015年珠海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珠海海域海洋环境状况和上年基本一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的河口和近岸海域水质较差。
2015年,珠海市全海域共布设各类监测站位119个,监测项目包括水文、气象、水环境、生物和沉积物环境等共63项,获得各类监测数据5500多个,多参数水质实时在线仪获取监测数据70多万个。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珠海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在3月、5月、8月和10月的4次监测中,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12.98%、28.93%、89.38%和38.52%,与2014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加。自2011年至2015年4年间,海水水质处于《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和劣四类水平的海域面积比例在逐年增大。
《公报》显示,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的河口和近岸海域水质较差;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差。海水养殖方面,在监测的3个增养殖区中,桂山网箱养殖区环境状况较好,一般能满足增养殖区功能的要求,其他两个养殖区环境状况及格,个别时段不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横琴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
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珠海市2015年重点抓好横琴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基本达到了补充渔业资源、减少海域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修复海洋生态的目的。同时,该市着力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2015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继续着力推进中华白海豚救护保育基地项目建设、鲸豚救护和渔业资源调查等方面工作,成果显著。 (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