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的隐形战舰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6-08 14:26:42 

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以色列“萨尔-5”隐型护卫舰

http://img.hycfw.com/UploadFiles/Knowledge/2016/6/201606081426416399.jpg

瑞典“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

渔夫惊遇“隐身王”

  “被发现就等于被消灭”,这句话可谓现代武器的研发箴言,因此,发展能够瞒天过海的隐形技术,已成为解决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最佳途径。近年来,不仅多种隐形战机纷纷亮相,隐身难度略大的军舰也层出不穷。近日,美国一位渔夫就经历了“惊魂”一刻。

  那天,渔夫驾驶着捕渔船像往常一样出海,起初,他在船的雷达上只发现远处有一艘“小渔船”靠近,就没当回事儿,可他一抬头,眼前竟冒出了一艘约180米长的驱逐舰,当时吓了他一大跳,“距离如此之近,看上去就像一个庞然大物”。

  其实,渔夫所见并非奇怪。他亲眼目睹的是号称“隐身王”的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远远望去,驱逐舰的外形从水面以上就开始内倾,与现代主流驱护舰外飘型的舰体截然不同,并且该舰看不到烟囱和旋转的雷达天线,舰体表面光滑简洁,突出物和开口很少,上层建筑和舰体浑然一体,犹如科幻电影中的“未来战舰”。

  据媒体透露,除了造型怪异,隐身性能突出,该舰还集中采用了先进舰炮/电磁炮、集成上层建筑、双波段雷达、综合电力系统、舷侧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先进水下探测系统、全舰计算机环境、自动灭火系统、红外抑制等高新技术,堪称当代美国最新科技的杰出代表。

“海上幽灵”的遁身之术

  所谓“隐形军舰”,并非肉眼看不见,而是指现代化装置无法或极难探测得到。那么,像“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这样的“海上幽灵”有哪些遁身之术呢。

  大家知道,雷达是目前最主要的远程探测武器,战舰隐形的首要任务就是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尽量使雷达反射波受到抑制或者发生偏转。

  一是注重舰艇的总体外形设计,让敌方雷达接收的回波强度减弱。因而很多隐形战舰都采用流线形舰体,并尽量减小几何尺寸,边角处还采用圆弧过渡,从而使敌方雷达近乎“致盲”。

  二是应用新型舰体构成材料和涂料。有的国家已研制出散射雷达波的轻质反射板,并一些新型伪装涂料也令人叫绝,不仅实现了在目视距离内以假乱真,还能吸收雷达波或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消散到大气中去,且亮度也可随背景自动变化。

  防御敌方的红外制导反舰导弹,“温度隐形”也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千方百计地减弱船身上的红外辐射源。除了采取直接的隔热措施,给烟囱、暖通、动力舱等“热点”覆盖上屏蔽和绝缘材料,还可直接采用冷却装置。

  海战一旦打响,战舰在行动时发出声音,就等于向敌方装有探测声呐的潜艇“报到”,因此“声音隐形”也很重要。通常的做法是在螺旋桨和船体四周喷射压缩空气,形成气幕屏蔽,以避免噪声,这不仅可削弱敌方被动声纳的探测能力,还能使声寻型鱼雷失效。

“羞于见人”的海上翘楚

  这些“羞于见人”的隐形战舰,打击和防护能力同样令人刮目。美国的DDG1000驱逐舰“在雷达屏幕上显示时就像一条小渔船”,但战力却号称"足抵得上5艘传统驱逐舰":它的两座155毫米口径舰炮平时虽蛰伏在专门设计的隐身箱内,战时却可依靠全球定位系统,在30分钟内发射600发远程对地攻击炮弹,刮起一阵“火焰旋风”。650吨位的瑞典“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火力也毫不羸弱,它配备了8枚反舰导弹、3座鱼雷发射管、多部榴弹发射装置、深水炸弹、反潜自动寻的鱼雷,以及全自动57毫米通用舰炮。

  未来的隐形军舰将朝着多样、综合、立体和系列化的方向发展。据说美国海军高层已决定将他们新式超级航母重新“包装”一番,费尽心机地要把9万吨的庞然大物“藏”起来。从公开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超级航母的塔台设计呈扁平菱形的隐形结构,准备配置的联合攻击舰载战斗机具有实质性隐形技术。

  此外,体积笨重的气压式飞机弹射器被放弃,改用轻型的电磁式飞机弹射系统,它更能提高弹射力并减少1000吨的重量。航母重量的减轻和体积的缩小,在加快航速的同时也为隐形创造了条件。

伪装再好也有“软肋”

  现代军舰毕竟是复杂的武器平台,电子设备众多,天线林立,因此,尽管众多舰艇不敢“露富”,但一些必需的表面设备仍难以收进空间有限的船体。有的救生挺和工作艇暴露在外,传统的栏杆无法遮掩。有的舰载直升机没有采取隐身措施,其雷达反射面积甚至比舰体还要大许多,一旦直升机停在飞行甲板上,隐身效果也就等于零。

  隐形军舰最难防备的是技术日新月异的雷达。试验已表明,使用长波雷达探测效果很好,特别是雷达波长是舰体构件尺寸的两倍时,雷达波被反射的比率非常高。

  有坚盾必有利矛。2006714日晚,以色列一艘隐形导弹护卫舰在距黎巴嫩海岸16公里处水域执行任务时,被黎真主党武装的导弹伏击,遭到重创。这一战例说明,抵近打击是决胜的一招。鉴于众多主战舰艇都要担负“由海向陆”的作战任务,一些武器专家设想,可派遣士兵携带肩扛式导弹到港口附近事先搭建好的海上平台上“以逸待劳”,在与敌舰相距数十公里时,使用小型雷达对其定位并发起攻击,这足以让“海上幽灵”们劫数难逃。 (陈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