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长辈、同门们,王姓传承工作推进的这样快,大大超出我的预想,没有理由不赶来参加这次盛会。
大家推选我和国群任主任一职,这是长辈、弟兄们对我俩的信任,由于工作脱不开身,今天国群没能参加会议,我代表他表个态,我们都非常愿意为咱王姓传承尽一份力。
大家说我是这项工作的倡导者,说实话,当初我提出咱王姓应续字辈的愿望故然基于许多原因,但直接的动因却是源于我的孙子来到世上。08年8月我的孙子在美国降生了,是“货真价实”的美国人。儿子在电话报喜讯的同时要我这个中国爷爷给孩子取名,本来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是对我的触动着实不少,使我想了许多许多……
叫我为孙子取名,我这个中国爷爷当然要给在美国出生的孙子取个中国名了!可是取什么呢?……当年我儿子出生时,我并没有多想,在同事们的建议下取了个赶时髦的二字名。这个头一开不要紧,我随后降生的亲侄们、堂侄们、甚至周围一些近亲的后代一概仿效,二字名可谓不翼而飞,迅速蔓延起来。大家知道,我们诗字辈的下一代按字辈取名应用“礼”字,这下可好,下一代缺“礼”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难以忘怀。孙子在美国出生虽说是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的华裔美国人,但我要让他知道他的祖先、在中国有他血脉相连的长辈、同辈弟兄,这回我给孙子取名一定要按先人的字辈取。我给孙子起了个中国名叫王传琦。传承,我们人人有责,都应从自身做起。可我又想到,孙子的字辈后就剩下一个字辈了,可能有的家庭很快就会降生个“家”字辈后代,那么,再往下怎么传承?
我们王姓人群伴随着时代脚步,已经跳出“小家”走向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后人们会在世界任何一地生存、繁衍。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哪有礼仪之邦的子孙不知祖宗,不认根的道理呢?由此,我想到了续字辈的话题。与身任烟台市副市长的国群相遇时,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致的见解。08年中秋节我回长岛和弟弟王诗功见面后,续字辈成了我们弟兄俩一时间的热门话题,一起策划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我希望弟弟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尽快征询后口长辈们的意见,启动续字辈这个特殊工程。
我给诗功定的的时间表是争取在春节期间把这件事办出个眉目来,没想到诗功把这件事推进的这么快,更没想到有这么多的老小爷们积极掺入,诗功还拖个没好利索的骨折腿拄着拐棍跑到龙口去寻根。特别是华斋爷爷为此事积极奔波,大家都看到了那么短时间连传承小册子的初稿都拿出来了,而且还征求了部分东北长辈们的意见,得到了积极响应。成效这么显著,我非常高兴,在此代表国群和编撰委员会的全体老小爷们谢谢了。
这么多人聚在一块不容易,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谈几点建议:一是咱这会用“研究会”这个名不太妥当,任何民间组织都需要到民政局申请注册才合法,而我们这个会说白了就是为咱老王家续字辈而立的,因此,我建议咱把王姓传承“字辈研究会”改成“王姓传承字辈编撰委员会”好不好?(鼓掌赞同)。我要说的第二点建议是,我看到小册子初稿把任公职的、立功的、还有劳模什么的都写在上面,这样做很好,应该给后人树立风范。我觉得从续字辈的角度出发,宣扬前辈的功德当然应该,不过面窄了点。因为王姓还有两支,他们也是我们共同的先人王大汉的后代,在另一支王姓中的优秀分子同样为咱老王家争得了荣誉。譬如,现任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他不仅是长岛人的骄傲、后口人的骄傲,更是咱王姓门里的骄傲!这个事我的意思大家再商量商量。第三点建议是,将来若干代后,咱们的后人会繁衍成一个庞大的王氏部落,会遍布世界各地,想象今天咱这样聚集这么多有名望、有代表性的人坐在一起面对面研究字辈恐怕很难,因此我建议继续考虑字辈,再续上八个字,排他十六个字,加上先人的八个字,共二十四个字。“二十四史”之后我相信自有后人会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承下去……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的是,我们王姓人群应该相互间有交流,有沟通,相互勉励,共同发展。而网站就是当今最便利、最快捷的交流平台。前几年我个人搞了个网站,点击率还挺高,已达到过千万。很快我就在网站上加设一栏,为大家提供信息服务,希望有条件的能经常光顾网站,畅所欲言。
各位长辈、同门们,希望大家团结一心,再接再励,共同为咱老王家增光添彩。咱老王家一定会世代繁荣,兴旺发达!
春节将临,在这里我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也通过你们给天南海北的王姓后口人拜个早年,祝牛年大吉、阖家幸福!
二○○九年元月二日
(王诗功根据讲话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