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美容”再现美景——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展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5-27 13:16:30 

■本报记者兰圣伟

  5月的江苏连云港,秦山岛上树木葱茏、鸟语花香,远处海天一色海鸥飞翔,近处繁花似锦蝶舞翩翩,一幅海岛美景尽显眼底。而就在几年前,受自然环境影响,这座无居民海岛岛体和岸线侵蚀严重,景观和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通过实施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秦山岛等多个海岛实现华丽转身,并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参加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2016年海疆生态行采访活动,探寻连云港海岛保护开发背后的故事。

秦山岛重新焕发生机

  素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美称的秦山岛,是江苏为数不多的近岸无居民海岛,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岛上保存了徐福井、奶奶庙、古炮台等大量历史遗迹,具有良好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桂迎宝告诉记者,秦山岛属基岩近岸海岛,这种典型的海蚀地貌,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给海岛的开发和保护带来了难度。

  20114月,秦山岛被国家海洋局列入我国首批176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同年,国家海洋局批复秦山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并下拨中央海域使用金1825万元,主要用于修复海岛岸线、新建防波堤等工程。这是江苏首个获批的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由此,一场规模宏大的整治修复工程在秦山岛拉开帷幕。

  201410月,秦山岛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获国家海洋局批复,下拨中央海域使用金1.1亿元,重点实施环岛路建设、山体治理、海岛绿化、污水处理、海岛供电、海岛供水、人文景观、海岛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等工程,实现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监管,提高海岛开发利用潜力。

  20164月,经过近两年保护性开发,秦山岛正式开岛,并迎来首批百名登岛参观游客。曾经默默无闻的秦山岛重新焕发生机。

  连云港市赣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安告诉记者,在秦山岛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建设伊始,赣榆区切实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编制秦山岛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让秦山古岛焕发新春。“为了防止游客破坏岛上的生态环境,根据相关规定,目前每天上岛的游客不得超过500人。同时,岛上还建起海洋环境综合岸基监测站,为海岛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装上了‘千里眼’。”

  据赣榆区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孟祥实介绍,作为江苏首个海岛环境在线全天候自动监测系统,该站监测项目涵盖了硝氮、亚硝氮、总氮、磷酸盐、总磷、化学需氧量、气象等多项数据,可对周边海域水质和海岛生态环境进行多参数、连续自动快速监测。实现了边整治修复、边监视监测、边分析评价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为研究秦山岛周边海域水质变化规律,以及水质安全科学预警提供了数据保障。 (下转2版) 上图为秦山岛整治修复前。下图为整治修复后的秦山岛一号路。

海岛整治修复“多点开花”

  521日,连岛大沙湾海滨浴场,十多对新人正在沙滩上取景拍照。一对来自山东临沂的新人告诉记者,连岛风景优美,适合把人生最美好的瞬间定格在这里。

  连岛是江苏省第一大基岩海岛,面积6.1平方公里,集海、岛、林、石、滩、渔村等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丰富。然而,近年来受岸滩演变、山间洪水冲刷影响,连岛大沙湾沙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碎石裸露。同时,由于自然风化和建设施工,岛上出现多处山体滑坡及滑坡隐患。为确保岛上居民和游客的安全,整治连岛山体滑坡刻不容缓。

  “在连岛整治修复过程中,国家海洋局拨付中央海域使用金1700多万元,对海岛沙滩、山体滑坡等进行集中整体修复。连岛沙滩养护和山体滑坡区域加固处理,改善了海岛人居环境,提高了海岛旅游价值,2015年连岛共接待游客380万人次。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连岛日渐成为当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的重要平台。”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周鹏说。

  桂迎宝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局、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连云港市围绕“美丽海岛”建设,先后投入2亿多元,实施了秦山岛、竹岛、连岛、羊山岛、西墅湾、临洪河口、连云新城等海岛和岸线修复示范工程,目前秦山岛(一期、二期)、竹岛、连岛等海岛整治修复项目,以及西墅湾、连云新城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均已完工,累计修复岸线近10公里,回补海砂面积18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植物6万余株,完成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

  连云港市大手笔为海岛“美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显示,通过实施这些整治修复项目,全市海域环境状况显著改善,一、二类海水面积逐年递增,海岸沿线景观形象得到改善,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7%,海域、岛资源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生态优先 民生至上

  连云港共有20个海岛,是江苏海岛聚集区,其中有居民海岛两个,无居民海岛18个,岛上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如何在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在推进沿海开发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过程中,连云港市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实施海岛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探索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海洋牧场修复等工程,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连云港市副市长吴海云说。

  连云港市在实施海岛和海岸线整治修复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海域处副调研员林兵告诉记者,实施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与保护项目是贯彻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海洋生态保护职责意义重大。我们坚持把法律法规挺在前面,探索出一条把法前用岛纳入到法治化管理轨道的新路子,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民生至上,严把项目申报关、建设关、质量关,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开展海岛整治修复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以秦山岛整治修复为例,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示范打造、争创全国一流’的理念,从项目规划、设计、选材到施工各个环节,充分保留原生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清理岛上施工和生活垃圾,先后将6万吨各类垃圾运离海岛,确保岛屿和周围海域环境不受污染。同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海岛原有废石料铺设道路,实现岛体修复节能节材。”林兵说,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同样在秦山岛修复项目中,我们在岛上新建渔民避风避雨用房2000平方米,并陆续建设了海水淡化生产系统和海底电缆铺设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秦山岛用水难的问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