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自堃) 日前,《江苏省海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3个特色鲜明的生物资源修复区,完成总规划面积为200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推动海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力争到2020年,在海州湾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生态高效、管理规范且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现代牧场化渔业发展模式。
《规划》共确定了海洋牧场核心区、海珍品增殖区、秦山岛休闲渔业发展区3个功能区,以“补强、拓展、延伸”作为总体思路对功能区进行功能定位和要素布局。如海洋牧场核心区侧重于从补强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对既有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的完善,采取养护结合方式,增加经济藻类养殖的比重,对贝类、鱼类等经济动物的养殖活动造成的自身污染物进行降解;海珍品增殖区则以海参、海胆、鲍、扇贝等海珍品底播、沉箱养殖、网箱养殖等为主,同时选择适宜的藻类进行养殖,拓展增殖空间,扩大辐射范围和空间利用效率;休闲渔业发展区则在增殖生物资源的同时,适度发展旅游、观光、垂钓、海上餐饮等第三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规划》要求,通过调整和优化海域功能区布局,进一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用海,提高海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开展人工鱼礁、人工藻礁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加大贝藻场建设力度,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提高海洋碳汇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和作业方式,人工资源增殖与自然恢复有机结合,扩大海区生物资源量。同时,培植和壮大以海珍品底播增殖、沉箱放养、鱼类网箱养殖、贝类浮筏式吊养等高效用海方式,提高海域优质水产品供给能力。加大传统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海洋文化与滨海旅游融合,做大做强亲海、观海、玩海等游钓观光渔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品牌。
据悉,海州湾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今年将全面启动,到2018年初具规模,初步形成生态用海为基础的“一体两翼”生态修复格局,完成修复区建设面积120平方公里以上,现代渔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实现目标产值5亿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