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为建设安全城市提供科学支持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5-12 13:42:33 

多年来,在各类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沿海工程项目的审批、建设中,普遍对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重视不足。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作为依据,处于沿海地区诸多的核电站、大型石化基地、储油基地等设施规划存在海洋灾害风险隐患。事先如果没有专门的技术体系作风险评估,一旦发生重大海洋灾害,将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013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有关工作的请示》,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联手推进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试点。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平面上升5个灾种技术导则的试行和制度修订,初步形成了标准化技术体系,为全国开展区划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完成了以沿海县(区)为单元的国家尺度(比例尺1100万)和以乡(镇)为单元的河北省尺度(比例尺125万)区划工作,编制了5个灾种的危险性、脆弱性及风险区划图,初步确定了我国海洋灾害高风险区和各区域的风险等级。2015年底,完成了风暴潮和海啸两个灾种市(县)尺度的区划试点工作,针对江苏南通、浙江舟山两市(比例尺15万)、浙江苍南县、平阳县、福建连江县三县(比例尺11万),编制了不同等级、可能最大、典型重现期的灾害风险图和应急疏散图等系列成果图件。这些成果将为试点地区沿海区域防灾、避灾、备灾能力建设,产业园区、城镇化发展以及核电、石化、港口等沿海工程建设及灾害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地方防灾减灾技术性预案制订、应急辅助决策等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沿海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大力推进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省以推进县(市、区)尺度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作为精确掌握未来极端状况下灾害分布的重要手段,以技术导则为依据开展了风暴潮和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利用先进的建模手段和分析方法,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暴潮和海啸灾害的淹没范围、灾害风险分布和人员撤离疏散路线进行了准确的研判。目前,浙江省沿海近50%的县(市、区)已经完成了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成果已经在防御灾害中得到应用和推广。2015年,山东省也全面启动了县(市、区)尺度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