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贝六十载 造福百姓千万家——追忆中国“扇贝之父”张福绥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4-27 15:53:39 

今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与世长辞。34年前,张福绥首次从美国成功引进海湾扇贝,从26个扇贝开始,在短短的5年里使我国扇贝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从而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张福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特别是贝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尊称为“扇贝之父”。

■本报记者 王晶

与“贝”结缘 全身心投入科研

  19624月,张福绥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无脊椎动物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海洋浮游软体动物区系分类研究。

  他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浮游软体动物和底栖贝类的种类及分布,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理论。鉴定报告了海洋浮游软体动物61种,其中含1新属、4新种,并修订了海若螺科的分类系统。首次发现黄东海区浮游软体动物群体的经向移动现象、移动矢量、年周期及其动力学分析,并据此选定出暖流指标种,为黄海暖流冬强夏弱的性质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上世纪70年代初,张福绥转向实验生态学与贝类养殖学有关项目研究,先后开展了山东蛤仔资源调查与滩涂养殖研究以及文蛤蓄养研究,主持了文蛤产区辽宁省辽河口文蛤资源调查、贻贝养殖生物学及养殖技术研究。创建了贻贝的人工育苗和自然采苗新工艺,首次系统研究了黄海贻贝的生长与繁殖以及幼体生态学规律,详细研究了胶州湾贻贝繁殖期与水温的关系,有力推动了山东贻贝养殖产业化。

  根据贻贝所在海区所表现的生物学规律及生态学特点,张福绥成功创建了废旧草绠采苗法和贻贝自然采苗场建立技术,解决了苗源供应问题。继而又研究改进了饵料结构、采苗器材、细菌控制和苗种中间培育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起完整的人工育苗理论和技术体系,首次将贻贝育苗工程化,育苗单产水平(苗数/3水体)达到1000万粒以上,育苗单产量创世界最高纪录,促进了我国贻贝养殖业迅速发展。

来之不易精心呵护26只扇贝上世纪80年代,针对我国黄渤海海域浅海养殖出现的养殖种类匮乏、效益低下的问题,张福绥将目光投向了扇贝生物学及引种、养殖研究。选定引进对象是引种工程的第一步。海湾扇贝是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一种野生贝类,以生长快速著称。在翻阅大量资料后,张福绥在系统研究软体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经济、海洋环境与生物学等多方面比较分析,推论海湾扇贝引进我国并实现产业化是可行的。

  198212月,张福绥从美国带回128个扇贝。在经过约60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后,这些扇贝终于在海洋所实验室安家了。但是很快扇贝陆续出现了死亡、死亡率达72.7%。至翌年1月扇贝排卵时仅剩26个扇贝,成活率为20.3%。为了照顾好这26只扇贝,张福绥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吃住在研究室。一双双疲惫的眼睛,都在期待着小扇贝的降临。一个多月后,不负众望的小贝苗终于在中国诞生了。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张福绥团队解决了亲贝促熟、饵料、采卵、孵化、幼虫培养、苗种中间培育、养成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一整套工厂化育苗及人工养成技术。

  1985年,海湾扇贝育苗和养成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初步形成稳定的产销两旺的海水养殖业,并在我国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来之不易 精心呵护26只扇贝

  上世纪90年代,张福绥为了解决海湾扇贝长期人工育苗所导致的遗传衰退,又开展了“引种复壮”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并在1994年至1995年对养殖群体进行了种质资源更新,保证扇贝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海洋贝类区系的性质及海洋地理生态学规律,张福绥先后3次引进墨西哥湾扇贝至我国南海与东海,形成了稳定的产业规模。海湾扇贝的大面积推广养殖,让沿海渔民和养殖户富裕起来,渔民们尊称张福绥为“扇贝之父”。

  199911月,张福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科教工作60余年来,他先后发表论文114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等18个奖项。

老骥伏枥为年轻人树立榜样

  近年来,张福绥密切关注中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种质、病害、环境和产品质量四大问题,提出了生态养殖与工程化养殖并举、离岸养殖、清洁生产等新思路和新措施,指导创新团队在引种基础上成功培育出两个海湾扇贝新品种,并推动其成为产业的主导良种,还基本厘清了我国巨蛎属牡蛎的种类和分布,推动了我国贝类适应进化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张福绥数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于研究和实践,每天的日程表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老师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乐趣,1998年山东省发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事件,那段时间天天出海监测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扛不住,可70多岁高龄的他,硬是坚持下来。”张福绥的学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说。

  张福绥还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捐出了所获的陈嘉庚科学奖的全部奖金,设立了培养研究生奖学金及中国贝类学会优秀论文奖,鼓励青年人致力于祖国的海洋科学研究。

  201629日,这位暮年耕海人与世长辞。张福绥一生秉承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价值理念,立足海洋养殖产业发展和渔民福祉民生,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