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发展 兴海惠申城——上海市“十二五”海洋事业发展综述
回眸“十二五”,上海海洋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该市建设“四个中心”总体目标,抓住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机遇,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统筹海洋资源开发;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科技发展,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书写了江海联动、海陆统筹的新篇章。
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十二五”以来,上海市海洋局按照“五个用海”原则,审批了31宗用海项目。结合滩涂资源圈围计划,积极争取并落实了建设用围填海计划指标,保障了临港新城、金山新城、上海化工区等沿海区域建设的用海需求。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一期工程(10万千瓦)已经并网运行、二期工程(10万千瓦)开工建设。临港海上风电一期工程(10万千瓦)已完成用海审批、二期工程(10万千瓦)启动前期工作。奉贤海上风电项目(20万千瓦)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利用海底区域建设并在上海登陆的6个系统10条国际通讯光缆,承担我国近80%的国际通讯业务量,成为重要通讯枢纽港。
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上海研究出台了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促进海洋产业转型调整,海洋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22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217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三位。初步形成了以洋山港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为核心,以临港新城、外高桥、崇明三岛为依托,与江浙两翼共同发展的区域海洋产业布局。洋山港、外高桥港区已形成较大规模,长兴岛船舶制造基地、临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外高桥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具备一定规模。海洋第一产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
海洋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新提升
“十二五”期间,上海坚持科技兴海之策,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上发力,硕果累累。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国家海洋局认定为首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成立了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国家能源LNG海上储运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和机构。液化天然气船关键技术研究和LNG海上转运系统技术研究课题获国家“863”计划立项,深远海工程装备系列材料关键技术及国产化开发研究项目列入国家海洋局公益性科研专项,钻井船关键技术研究和起重铺管船研究成果带动了产业发展。开展了海底观测网、海洋微生物药物关键技术、微藻规模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等重大课题研究,为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白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