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洋管理部门排头兵——王衍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6-02-24 16:15:46 

王衍,现年33岁,中共党员,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动态监管科科长、工程师。自2006年以来一直从事海域、海岛监视监测相关工作,他是“中心”的技术骨干力量,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他的足迹遍布了海南省18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百个海岛上都有过他的身影,他为我国南海海域海岛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辛勤地监测着、守护着。

不怕吃苦,勤奋努力

王衍同志踏遍了海南省所有近岸海域。地面监视监测是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监测手段,尤其在系统建设初期,遥感影像不能及时覆盖、监测技术手段较为单一,要想及时发现违规用海现象,开展现场监测是唯一的途径。海南省有沿海市县十二个,海岸线长度1800多公里,用海项目几千宗。为了摸清家底,王衍同志带领年轻的团队,经常是冒着炎炎烈日,携带测量工具,行进在南海海域,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收集整理、核查了全省3105宗海域使用权属数据,使海域管理部门全面掌握了全省12个市县的用海情况,为今后海洋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做好动态监测工作,王衍同志开动脑筋,编制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监测流程和详细工作方案,带领着团队经常出现在这片蓝色的海域岸线,查到了多起违规用海,为海洋行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百个海岛都留下了王衍的身影。为做好海岛地名普查及设置工作,王衍同志经常是牺牲休息时间,带领全省各市县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核实了海南岛周边海岛698个,低潮高地466个,暗礁暗沙76个;完成海岛地理实体的名称标准化,其中海岛名称直接认定197个,命名496个,注销海岛名称17个;完成110个海岛名称标志设置,为实现海南省海岛动态监视监测监测奠定的坚实的基础。用王衍自己的话来说:年轻人就得能吃苦,必须多干、实干才能出真知。

锐意创新,勇于担当

4年前,无人机以其灵活机动、方便快捷、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引入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当时在国内没有行业经验可借鉴,王衍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经过几次反复,设计并建成了国家海域监控指挥平台,在全国海域动态系统进行推广,已逐步形成行业内的标准。同时,在无人机作业团队培养上,王衍同志带领全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业务骨干一起学习训练,培养锻炼出全国海域监测系统第一支能够独立飞行的无人机作业团队,并投入业务化运行,实现了覆盖海南省重要海湾、岸线、重点用海项目的海域无人机遥感巡查。

20147月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后,王衍同志顾不上回家照看被玻璃擦伤的老人和襁褓中的婴儿,带领团队,携带无人机直接奔赴灾害最严重的现场,第一时间获取了台风现场灾害无人机调查资料,为应急抢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有力支撑,推动海洋事业发展

为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行动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海南省“多规合一”工作,充分发挥海南省生态立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海南省政府启动了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行动。为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王衍同志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克服多种困难,带领科室人员加班加点,绘制出了全省沿海12个市县的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工作图184张,形成《海南省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工作图集》。另外为了给省政府决策提供可视化数据支撑,王衍组织无人机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省海岸带无人机飞行作业,共采集海岸带视频原始数据230G,制作完成了《海南岛海岸带现状航拍巡查》(完整版和精简版)送呈海南省人民政府,为海岸带整治提供了第一手的详实资料,出色完成了专项检查行动的技术保障工作

2015年初,省海洋与渔业厅接到省政府领导指示,要在博鳌年会召开前掌握全省岸线的航拍视频,在冬季天气差、任务急的情况下,王衍同志没有提出困难,积极与南海航空支队联系协调,组织制定飞行航拍方案,在天气相对恶劣的情况下,登上海监飞机进行了为期2天的海南岛岸线巡查航拍,航拍工作完成后马不停蹄带领科室技术人员连续熬了76晚制作了内容翔实、丰富的“海南岛海岸带现状巡查”视频资料,为省政府开展海南岛海岸带开发与利用决策,提供了及时、丰富、直观的信息资料。

王衍同志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不为名利的品质,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他充分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海南省省海洋事业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捧出了全部真诚,已经成为海南省海洋管理部门最前沿的一个排头兵。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