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四个半岛圈”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6-02-14 17:53:0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山东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大省,面对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从山东的实际出发,抓住21世纪头20年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整合优势,凝聚力量,培养核心竞争力,实施强势突破,成为建设新山东、塑造新形象、开辟新纪元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在党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构筑半岛海洋生态圈、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半岛城市圈、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圈,建设海洋强省,翘起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龙头”的发展思路。 一、建设海洋强省的重大战略意义

把建设“海上山东”这一跨世纪工程提升到建设“海洋强省”战略,是一个直接牵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建设海洋强省,是顺应时代潮流、抢占21世纪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振兴海洋特色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国际经济发展进程看,全球经济中心先后由地中海沿岸国家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共同的特点是以沿海地区为依托。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沿海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全球10个巨富国家中有8个是沿海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每10年左右翻一番,而2000年海洋产业对全球GDP的贡献更达到31万亿美元。21世纪,沿海地区的人口有可能达到人口总数的3/4。可以断言,今后世界海洋经济仍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1991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保护海洋列入国家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重要领域,强调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和资源,突出了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1994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标志着海洋已由以往的自由粗放利用进入规范管理、深度开发时代。2002年第57届联大通过了题为“海洋和海洋法”的报告,要求沿海国家“认识到海洋问题涉及多学科和多部门,十分复杂,国家和各级国际组织必须对海洋事务制定总体战略,实施综合管理”。目前,许多国家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海洋开发和保护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制定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发计划。韩国成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并设海洋部。日本确立以海兴国,成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东盟诸国,海洋管理力量不断壮大,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强,研究区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说,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研究利用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向海洋进军,建设海洋强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建设海洋强省,是拓展山东生存与发展新空间,实施陆海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目前,陆地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三农”问题突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7,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GDP相差3倍,人均最高的威海市比最低的菏泽市高出9倍多,每年有近百万劳动力需要安置,急需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有关资料显示,就全国而言,目前城镇失业率总计在8%10%,1999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由3.1%上升到3.9%,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由50%下降到30.6%。农村有1.5亿左右的过剩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左右。据预测,2010年以前每年新增劳动力1 000万人。海洋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是能源、矿物、食物和淡水的战略资源基地。科学调查显示,我国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以矿产生物资源为例,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则是寻求新资源的唯一接替区。全球88%的生物生产力来自海洋,海洋可提供的食物量大大高于陆地可提供食物量。渔业的产出效益明显高于农业,海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是谷物的2倍多,比肉禽蛋高五成。山东有3 100多千米的海岸线,海域辽阔,陆海面积相当,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不与粮食争地争水、又不与畜牧争草的生物资源,是拓展山东农业资源、增加食物总量、减少粮食的直接消费、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乃至山东省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实践证明,海洋特色经济具有开放性和带动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沿海经济对陆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它自身。发展海洋特色经济是优化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资源配置,拉动内地经济发展,增强山东省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加快海陆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建设“海上山东”这一宏伟的跨世纪工程,是21世纪山东最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山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是解决东西部大批劳动力就业的好途径,是富裕山东人民的大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建设海洋强省,向海洋要财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建设海洋强省,是发挥山东对外开放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山东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

以山东的城市化水平、人均GDP收入和财政收入为例,2000年山东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8%,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6.09%高出不足2个百分点,10年前全国平均水平为26%,山东省为27.34%,而发达国家如英、法城市化水平已近90%,韩、日也达到80%左右,全世界平均水平也有46%之多。从国内看,山东城市化水平比广东、辽宁、浙江分别低171610个百分点。江苏、福建等省市后来居上,10年前低于山东,现在高于山东4个百分点。2002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0%,这个比例比全国仅高1个百分点。但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距离仍在拉大,与京津沪相比差距就更大。山东省GDP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三甲之列,但人均GDP退居全国中游水平。2002年山东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达到了610亿元,但山东吃事业费的人员高达270余万,按人均2万元计算,即达到540亿元,这充分说明了山东仅仅是个吃饭财政。由此看来,按常规发展模式和思路,山东不要说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就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用世界眼光看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必须全面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也是一个开放型的半岛,具有明显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技、开放四大优势,尤其是海洋科技优势突出,全国40%的海洋高科技人才集聚在山东省,半岛沿岸经济发达,景色优美,人多景观丰富,发展海洋特色经济潜力巨大。优越的半岛区位优势也为赶超亚洲发达地区的水平创造了条件。从人口分布居住的角度看,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多位于沿海地区,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目前,山东省沿海地区人口仅占全省的36%,经过20年的建设,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沿海地区即可安置人口6 000万左右。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群,构筑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和半岛城市圈,建设海洋强省,半岛沿海地区完全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样,只有充分发挥半岛的龙头作用,才能促进山东更高水平地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有效地调整优化全省经济结构,建立起开放型特色经济,大幅度地提高创汇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率先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山东的宏伟目标。

二、建设海洋强省战略定位

()战略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大战略”、“三个坚持”、“三个关键”、“三个亮点”、“六个变化”的基础上,海洋强省建设的思路为:树立一个新理念,突出两个支撑点,推进三个转变,构筑四个半岛圈,建立五个创新体系,实现六个新突破,即“一二三四五六”新思路。树立一个新理念:树立以海兴省,以海立省,以海强省的新理念。突出两个支撑点:突出科教兴海和依法管海两个强力支撑点。推进三个转变:推进思想观念的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搞活机制,以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大改革、大开放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建设阳光政府,着力培育投资环境新优势,发展多元经济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构筑四个半岛圈:半岛海洋生态圈,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半岛城市圈,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圈。建立五个创新体系:建立海洋科教创新体系,海洋市场创新体系,海洋信息化创新体系,海洋防灾减灾创新体系,海洋综合管理创新体系。实现六个新突破:在建立高素质的海岸带产业体系,提高海岸带产业竞争力上有新突破;在培育招商引资环境优势上有新突破;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在经济运行质量上有新突破;在出口创汇上有新突破;在增加群众收入上有新突破。

()战略布局

海洋强省建设要以半岛港口为轴心,以海域和海岸带为载体,以港兴城,以海促陆,以陆兴海,陆海一体,梯次推进,全面发展。本文提出的海洋特色经济是指发挥半岛沿海区位、资源、科技、开放优势而形成的大海洋经济,即海岸带经济。发展格局:以青岛、烟台两个国家沿海开放城市为“龙珠”,以威海、东营、潍坊、日照、滨州为“两翼”,搭起半岛海洋生态圈、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半岛城市圈、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圈的骨架,翘起山东腾飞的“龙头”。半岛城市圈建设,要按照城市规划美、建筑艺术美、自然生态美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布局,其建筑风格要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与岛连,融山、城、滩、岛、海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城市、海洋花园式城市。半岛海岸带经济圈建设,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协作观念,坚决打破地域分割,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性障碍,增强集群竞争力,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与合作,建设青岛至日照经济板块带、烟台至威海经济板块带、潍坊—东营—滨州经济板块带,把半岛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东亚经济圈乃至太平洋经济圈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青岛市以建设国际港航中心为依托,以胶州湾为载体,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增强城市功能,膨胀城市规模,建设“品”字形大青岛,进入全国特大城市行列;烟台在现有城市格局的基础上建设全国特大海滨城市。充分发挥半岛东端港口密集、县域经济实力雄厚以及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贸易关系密切的优势,着力培育其集群竞争力,甚至可以在适当时间将烟台、威海重组为大烟台,通过半岛东端高速公路整合,突出其港口群优势,把龙口、招远、蓬莱、长岛、莱阳、海阳、乳山、荣成、文登建成大烟台的卫星城,形成半岛东端城市群和港口板块经济凸起带,使大烟台与青岛形成比翼双飞格局,成为半岛大龙头名副其实的两只耀眼夺目的“龙珠”。突出潍坊莱州湾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从建设大潍坊的战略高度,可考虑把烟台的莱州市划归潍坊市管辖。通过扩大建设莱州港,来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培养其核心竞争力,把潍坊建设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海洋化工城和莱州湾畔明珠大都市;突出东营石油城和黄河三角洲开放开发区的优势地位,从建设大东营的战略高度,实施西部地区人口东移战略,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城市规模,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海洋石油大都市,拉动纵深沿黄经济带的崛起。发挥欧亚大陆桥头堡优势,对石臼、岚山两港整合,把日照亚欧桥头堡建成生态港口城、大学科技城和现代新型工业城;把滨州建成黄河三角洲最大的陆海一体的海洋特色农牧化基地和新兴工业基地。总之,通过上述战略打造,将大大提升半岛地区在全省、全国、全球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山东省在对外贸易和服务产业群的发展中创造新空间,在承接世界特别是日韩产业梯度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和特大型联合企业中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半岛核心区域城市群的崛起将促进海岸带经济裂变发展,从而促进全省经济的腾飞。

()战略目标

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可分两步实现:

第一步,到2010年,四个半岛圈形成规模,半岛海岸带经济占全省GDP65%以上,其中海洋经济占半岛GDP25%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45%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海洋强省的目标实现。

第二步,到2020年,四个半岛圈达到亚洲发达国家水平,半岛海岸带经济占全省GDP75%,其中海洋经济占半岛GDP35%,半岛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80%。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率先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建设海洋强省条件分析

如果说10年前提出建设海洋强省尚不具备主客观条件的话,那么,在21世纪之初,提出这一战略则绝非“空中楼阁”,而是“水到渠成”。

()向海洋进军的大氛围,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天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亘古未有的“蓝色革命”,海陆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网络化逐渐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世界上许多政治家、科学家达成共识: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进军,解决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样,进入21世纪,“海上山东”建设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从南到北沿海城市经济圈迅速崛起。最南段的珠江三角洲,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绵延数百里的城市群拔地而起,与香港、澳门形成繁华的珠江“金三角”。中间地带的长江三角洲,随着浦东的开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上海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拓展辐射面,跻身世界级大都市,打破地域分割,欲联手苏、浙两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及杭州、宁波等15个城市,建设世界第六大城市圈。最近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动工,全长36千米,此举使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加速,长江三角洲以占全国2%的土地、10%的人口,创造了国内总产值的22%,贡献了占总数达25%的财政收入。大桥建成后在长三角洲地区圈下了一个以上海为轴心,以2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大浦东”。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塘、辽、冀、鲁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结合度不断增强,经济辐射力不断拉大。沿海的广东、辽宁、海南、福建、浙江、江苏纷纷提出海洋强省战略。作为海洋大省的山东,正在感受着海洋特色经济时代的强烈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越来越重视海洋特色经济的发展,早在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山东靠海,还要注重发展海洋经济……要看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远景,看到资源的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一场激烈的争斗。”朱镕基同志也指出:“没有强大的海洋科学事业,没有强大的海洋经济,中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同样,没有强大的海洋特色经济,山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省。可以讲,国内外向海洋进军的大氛围,为山东省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质基础,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地利”

山东地处太平洋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合部,山东半岛突入黄渤海间,与韩国近在咫尺,与日本隔海相望,拥有青岛、烟台两个国家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和众多的沿海开放市县,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相比,有着独特的人文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期,为海洋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 5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 181亿元,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总额突破了3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0亿美元,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交通通讯等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从半岛地区海洋经济情况来看,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使半岛沿海地区已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10年增长了8倍多,海洋经济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2002年沿海七市以占全省36%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