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走进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2015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下发《关于表彰全国海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浙江省总队)获得“全国海洋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些年,浙江省总队探索执法新模式,破解执法“瓶颈”,深入开展“海盾”“碧海”等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涉海违法案件。贯彻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休渔执法和“一打三整治”,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并圆满完成东海、南海等相关海域维权护航行动,获得上级部门高度肯定。
“盛名之下无虚士”。这支“敢担当、敢执法、敢碰硬”的行政执法队伍,到底有什么“绝招”?2016年1月中旬,《中国海洋报》记者走进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驻地,一探究竟。
■本报记者 王中建
服从命令是天职
一出总队驻地3楼的电梯,墙上的“浙江省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牌匾出现在记者眼前,非常醒目。“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二要恪守职责,敢于碰硬……六要清正廉洁,热诚服务。”
“我们是一支执法队伍,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天职。”浙江省总队总队长朱家立语气坚定地说,如果没有服从,各行其是,团队就成了一盘散沙。
2015年12月12日,浙江省总队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组织执法船艇开赴相关海域,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海底光缆安全保驾护航。在护航圆满结束后的总结会上,“服从命令”被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是行动成功的关键。
“当时正值冬汛,海上刮着八九级的大风,浪高3米以上,海况恶劣。”朱家立说,所有船艇坚决服从省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指令去哪个海域就去哪个海域,不打折扣。”船上所有队员听从海上指挥员的命令,“驱离、跳帮、登检……果断执行!”
平时,浙江省总队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队员的服从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014年,浙江省总队首次抽调“中国海监7018”船、“中国海监7028”船远赴南海执行国家重大护航任务。“一出去至少二三十天,抛家舍业。”朱家立说,出于任务需要,从下达通知到起航也就间隔一两天,但所有接到命令的人员,“没有一个犹豫、退缩的。”
“南海的海况更加多变。”浙江省总队常务副总队长张友松说,那里风更大、浪更高,加之任务更复杂、艰巨,“服从命令、听指挥是首先要做到的,否则什么任务都难以完成。”2014年,仅西沙某一个项目施工期间,执法总队就执行了近3个月的护航任务,航程1.8万余海里。
除了重大专项执法、护航行动,在日常执法,尤其是联合执法行动中,听从统一指挥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浙江省全面启动“一打三整治”行动,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休渔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
“2015年,全省范围的‘一打三整治’联合行动开展了8次。”张友松说,联合行动涉及执法总队、支队、大队,众多船艇、人员,以及省、市、县各级相关单位、部门。“每次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要归功于所有参与人员坚守‘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准则。”
应急中心显威力
2015年8月14日6时,“浙椒渔运88727”船在鱼山海域发生柴油机主机爆炸事故,情况十分危急。
正在椒江区大陈周边海域执行巡航任务的“中国渔政33311”船接到应急指挥中心指令,立即全速赶赴事发海域救援。最终,事故船被执法船安全拖回椒江中心渔港,没有人员伤亡。
2015年12月8日凌晨4时,“浙椒渔73071”船在温岭石塘因退潮发生船体侧翻事故,船员生命受到威胁。
值班员通过应急指挥中心查明并联系离事故船较近的“浙椒渔运88018”船等赶去协助施救。最终,“浙椒渔73071”船于早晨涨潮后逐渐脱离危险,没有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016年1月2日7时30分,“浙椒渔60001”船在海上作业时,一名船员被船上掉下的铁块击中头部和手臂,船员昏迷、手臂骨折。
应急指挥中心对渔船进行定位后,值班人员将情况上报。之后,交通部温州救助基地派出直升机将伤员送往温州机场。最终,受伤船员被送到医院得到及时救治。
这个能迅速接警并提供船舶方位的“千里眼”,就是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应急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应急指挥系统显示屏上有密密麻麻数不清的三角形标识,“每一个标识代表一艘船。”执法总队信息科的徐俊介绍。
徐俊用鼠标随便选择了一片海域,又点击了其中的一个标识,该艘船的船名、船舶类型、作业方式、船东等固有信息,以及船的经纬度、航速、航向等实时信息,随即清楚地显示了出来。
“我们通过应急指挥中心总共进行了多少次救助,可能都数不清了。”徐俊介绍,仅2014年,全省利用应急平台接警3000多次,帮助近1600名渔民脱离了危险,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1.6亿元。
应急指挥系统能实时监测海上渔船动态,及时发送越界捕捞告警信息,预防和减少浙江省渔船进入敏感水域或他国专属经济区捕鱼。休渔期间,浙江省总队可以利用指挥平台有效掌控渔船进出港动态及海上违法违规情报信息,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同时,“在海上渔船避碰、防台风、追踪肇事逃逸船只等方面,应急指挥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徐俊说。
“应急指挥系统是我们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张友松说,接下来,浙江省总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动作。“再安装12座岸基雷达站、200个渔港监控探头;为渔船配备‘海上宽带’,具备卫星电话功能,渔民出海时能用手机发送视频、语音;建设15座短波电台,增大船舶之间的通讯距离,利于执法中的指挥调度……”
恪尽职守不畏难
2015年10月的一天,“中国渔政33001”船船长朱仁裕的父亲因病去世。第二天,他接到执法总队通知:前往浙北渔场参加安全求助值班工作。朱仁裕二话没说,迅速到岗,指挥33001船准时出航。“不能犹豫,因为职责在身。”朱仁裕说。
2015年12月15日,“中国海监7008”船大副潘成康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当时正要去执行‘世界互联网大会’海底光缆保护任务。”潘成康回忆,他只好将父亲托付给弟弟妹妹,“我这个大哥,当得不称职。”
7008船起航时,潘成康的父亲正在手术室抢救。
2015年6月15日,7008船副水手长林列华在妻子因病手术时,回船参加巡航。8月4日,大管轮王剑在儿子因肺炎住院期间,回到船上执行任务……
在浙江省总队,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事情,不胜枚举。如果再扩大到各支队、大队,用浙江省总队渔政科科长陈华定的话说就是“太多了,一时都不知该从哪个人说起。”
相对于此,执法人员日常执法中常遇到的各种抗法行为,才是“最让人头疼的。”陈华定叹了一口气说道。
2014年6月27日,浙江海域已进入全面禁渔期,浙江省总队从信息监控平台上发现海上有20多艘船涉嫌偷捕。
执法船队迅速赶到目标海域,采取“夹击”方式控制住偷捕船,有的船老大见状便往海里扔渔网,试图缠住执法船的螺旋桨;有的偷捕船在船身周围插满钢钎,使执法队员无法跳帮;更有甚者,调转船头,用又硬又尖的船艏撞击执法船。
2014年6月30日,执法总队接到群众举报,某海域有人非法捕捞,朱家立带队出航执法。非法捕捞船发现执法船后调头就跑,执法船追了5个小时才追上。执法队员正要跳帮登检,船老大抱起煤气罐,手持打火机,以引爆煤气罐相威胁,抗拒执法。
“即使队员瞅准时机,成功跳帮,也不能算大功告成。”陈华定说,有一次,两名执法队员跳上了一艘非法越界捕捞船,在押送途中,捕捞船突然调转了航向。当时,执法船已经去了别的海域巡航,捕捞船上有十多名船员,两名队员无奈竟被偷捕船一路带到了其他省份。
“执法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陈华定说,无论出现什么状况,队员首先要保持冷静。“截至目前,我们遇到的各种难题都得到了较妥善的解决。”
“这支队伍的素质很过硬,除了得益于执法实践中的锻炼,也与浙江省委省政府于提出的打造全省海洋渔政执法‘铁军’的理念紧密相关。”张友松说,新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任务,总队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的要求,从强化人员素质、提升装备水平、创新执法手段等方面,迎接新挑战,切实铸造一支“敢担当、敢执法、敢碰硬”的铁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