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安然)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作为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量海洋调查任务。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了解到,2015年度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员船共执行250余项海洋调查任务,调查海区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极等海域,为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局、国家文物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单位)的30多家涉海单位提供了海洋调查服务。
2015年,在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员船执行的海洋调查任务中,包括极地考察、大洋科考、国家专项调查、国家公益性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放共享航次、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等。18艘远洋调查船中,共有16艘承担了海洋调查任务,调查海区分布在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总在航天数达2495天,平均在航天数156天,最长在航天数330天。20艘近海调查船中,共有19艘承担了海洋调查任务,主要调查海区分布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总在航天数达1905天,平均在航天数100天,最长在航天数226天。
据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船队成员船切实发挥了海洋调查主力军作用,为国家专项和科学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撑,用船单位对成员船服务水平满意度达90%以上。总体上看,船队全年工作具有五大亮点。一是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初新入列4艘船舶,其中“科学”号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二是船时服务时效进一步提高,相比2014年,船时服务提高近30%,在航天数提高近8%,船时信息发布及时。三是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2015年船队实现了码头共享机制,成员船可以就近补给,也为其他船舶提供码头停靠便利。四是船队管理进一步规范,2015年船队发布了5项规范性制度,并制定了船队工作手册。五是2015年编制的“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与建造建议”被列入国家发改委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任务。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船队将坚持‘政策引导、志愿加入,统筹协调、分类分级,信息开放、资源共享、竞争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船队组建与管理原则,以‘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船队资源共享,开展务实创新,提升船队综合服务’为目标,完善船队制度规范。同时将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推动调查船分级分类工作;强化船队资源统筹协调,推动调查仪器设备共享;推动保险服务规范化,提升船队保险服务;扎实开展船队业务管理,提高船队运行效能,全力打造一支专业性、现代化的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