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创新、进取”塑造海洋精神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1-27 11:00:55 

核心阅读 包容、创新、进取,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支撑起作者心目中的“海洋精神”。包容,是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是海洋精神的骨架。创新,是求新求变的理念,是海洋事业发展的核力竞争力。进取,是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是海洋精神所应具备的正气和豪气。

■上海市海洋局欧阳田军

每次面朝大海,我想到的不是春暖花开。萦绕于心的是一个神秘的三角形,其以包容、创新、进取为边,稳稳地塑造起伟大的海洋精神,照拂着一条知识的、文化的、远航的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看到大海汇众流、纳百川,就会想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千古名句。“包容”应该是海洋精神的骨架,该是那个三角形的底边。“包容”是阵容、是胸怀、是力量。过去的大海是天堑,从大海上乘船去海彼岸的一个国家遥不可及,但现在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发达,地球在变小,大海也在变小。人迹罕至的南极,中国人进去了,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不好进”的好望角,中国人也经常去。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举办,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来了。因为包容,中国正在把几十年前喊得震天响的一句口号“站在家门口,胸怀全世界”,变成现实。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排斥犹太人,杀戮犹太人,大批犹太人来到上海定居,上海成为犹太人安身立命之地,还有些被迫害的俄罗斯人、印度人也来中国定居。由此观之,当时中国海纳百川的精神是何等宏大。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大国海洋发展的图腾必须贯注“包容”一念,责无旁贷地接过海纳百川的大旗,如荀子所说那样“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以包为幸,以容为福,兼容并蓄,融合趋势,更上层楼,海洋精神可张,海洋事业必兴。

无论是坐船还是在海边游玩,你都会情不自禁地与海浪相亲,又被海浪的强大气势、气场所震撼。海浪是大海的脸,把大海的七情六欲都完美地呈现。其中“长江后浪推前浪”“流水前波让后波”等名句让你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意蕴之中含着两个字“创新”。海洋精神的构筑离不开“创新”二字,它是海洋事业发展的核力竞争力,无论是蛟龙号深潜入海,还是“雪龙”船极地考察,或是“向阳红”号赴大洋科考,海监船远航执行任务,都有深深的“创新”元素守护。早在商汤时期,“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示出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3000年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仍振聋发聩,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大国海洋,技术要创新,文化要创新,理念要创新,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这为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精神的弘扬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可谓是“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要紧紧抓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机,做好海洋事业创新发展的大文章,用“创新”元素全面构筑海洋精神的新血肉,新细胞。

海洋精神要生生不息,必须“进取”,必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也是海洋精神的重要落脚点。《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用激情四溢的语言礼赞进取精神:“其当道天下之所不敢道,为天下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学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瞑不视之概;其徇其主义也,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观,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其成也,涸脑精以买历史之光荣,其败也,迸鲜血以赎国民之沉孽。”应该把这段文字为海洋“进取”精神作注解。甲午海战的悲壮至今让一个民族为之沉痛,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唯有加倍努力,加倍进取,才能有希望。要把进取精神很好地融化在海洋精神里,让海洋精神具备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具备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

在新时期、新阶段,发扬、光大和升华海洋精神既是一种现实的需要,也是一种未来的责任。古人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国正处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海洋权益的维护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包容、创新、进取的精神状态,根扎在本职岗位上,以非凡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推动建设伟大海洋事业的航船迎风扬帆,劈波斩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