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庞修河)近日,海南省启动大洲岛海底珊瑚生态修复工程。这是大洲岛生态修复整治工程项目之一,也是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5年后,首次对大洲岛实施全面的生态修复整治。
据悉,此次修复整治工程包括迁出岛上的暂住户和海水养殖户,禁止非法岛上旅游,拆除岛上违法建筑等。截至目前,大洲岛陆域整治全面清理沙滩上的海漂垃圾、建筑废渣约8000立方米,并将其运离海岛至陆地指定场所进行处理,对遭到破坏的沙滩进行修复养护,在海岸种植了景观植物,并对上万平方米的海滩进行了整治。同时,在北港东侧修建夏季执法码头,为迁移的渔民提供日常靠泊及生产所需的陆域、水域和岸线。大洲岛违章建筑拆除工作也已正式结束,共拆除海上违建375间,总面积达7630平方米,岛上145户渔民已全部实现和谐拆迁,他们将赴新潭湾休闲渔港从事捕捞作业和休闲渔业。
大洲岛面积4.2平方公里,是海南岛沿海离岸最大的岛屿,生物多样性显著,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199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但由于历史原因,当地群众在岛上无序从事生产生活劳动,岛上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为更好地保护大洲岛生态环境,2015年9月,万宁市政府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印发《万宁市大洲岛保护区内违建物拆除实施方案》。此次整治修复工程,为大洲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海底珊瑚生态的修复都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