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创新蓝色发展主旋律 争当蓝色经济发展排头兵—————荣成市“蓝色经济”专题报告会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6-01-05 11:14:12 

唱响创新蓝色发展主旋律 争当蓝色经济发展排头兵

———荣成市“蓝色经济”专题报告会

王诗成

2010)浏览量360543

各位市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受市委、市政府邀请来荣成做一个发展蓝色经济专题报告会。今天的讲座主题是:唱响创新蓝色发展主旋律,争当蓝色经济发展排头兵。报告分为: “全球海洋发展背景”、“海洋经济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山东要为全国蓝紫色经济发展探路示范”和“荣成要争当全国蓝色经济发展排头兵”四部分。

全球海洋发展背景

进入新世纪,海洋战略地位空前提升,以蓝色为显著标志的海洋经济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海洋核心利益成为沿海国家相互争夺的新高地,全球海洋发展的新走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是资源宝库,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有新的海洋资源被发现,海洋资源潜力巨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个大空间。一是渔业资源,已经发现并被命名的海洋生物有23万种,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二是油气资源,世界已探明的海洋石油蕴藏量在1000亿吨以上,天然气藏量在140亿万立方米以上,海洋石油开发已占到全球石油产量的34%,而且趋势在上升,随着科技的进步,海上油气资源不断被发现;三是海上金属资源;四是金属矿产资源;五是人类在海底发现的极具战略价值的多金属结核;六是海底有取之不竭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及盐度能等可再生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种类相当于全世界发电能的几十倍;七是海水资源,全球水储量是14.5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水占到14.1亿立方公里,占全球水资源的97.5%,现在很多沿海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八是海洋交通运输资源,海洋是世界交通运输要道,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推动全球海运量的提升。现在,我国已成为海运大国,据统计,1978-2008年间,我国对外贸易额平均增长率高达17.4%,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第29位上升到第3位,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程度已高达60%,对外贸易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海洋是人类社会发展可拓展的资源、能源基地,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现代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继续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历时10年,1982年被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标志着现代国际海洋法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几乎对人类在海上的各项活动都进行了规范,被称为现代海洋宪章,1994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5月批准加入。截止20071031,已有155个国家和实体批准加入了公约,其中包括132个沿海国家和19个内陆国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管理更加规范,世界海洋管理秩序从盲目的、野蛮的、以武力相威胁占领向和平的、相互合作妥协的、文明维护各自的海洋权益转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领海、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对海洋进行划分,各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划分的海域,占去了原属于公海的1亿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使地球30%以上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对传统的海洋基本法律制度与内水、领海、毗邻区、大陆架、公海等进行了细化、完善;

2、制定了崭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包括专属经济区制度、群岛国制度、岛屿制度、用于国家航行的海洋、国际海底区域等制度,极大的扩大了沿海国对海洋的管辖权;

3、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转让进行了规定。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内水和领海成为了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规定,领海最长不得超过12海里;毗邻区是从领海基线外12海里到领海之间;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连接领海的具有决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不得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开发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权利,并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建设与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等事项享有管辖权,根据新制度,全球3.6亿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中有1.09亿平方公里划归沿海国管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七十六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外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边缘的海底区域、海床和地沟,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主要是对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权利以及与专属经济区相同的管辖权;公海是沿海国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以外的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还是内陆国,公海被用于和平目的,各国都享有和平、自由利用公海的权利;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海底及其底土,占世界海底总面积的69%,资源丰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各国可以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我国的完全主权领土是960万平方公里加上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主张管辖海域是300万平方公里减去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另外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获准在西太平洋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三)、沿海国纷纷把海洋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问题的出现,世界各国对海洋的认识逐步深化,海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重要通道,而且越来越明显的显示出海洋在资源、环境、空间和战略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成为沿海各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说21世纪是海洋世纪。

跨入新世纪,海洋在世界各国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受到重视,作为最具潜力的增长领域,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加快海洋科技进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取得最大海洋利益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海洋竞争日益加剧。海洋作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特殊领域,作为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在成为各国科技水平、军事实力、综合国力激烈较量的重要舞台。向海洋要粮食、要能源、要通道、要效益成为海洋法的新潮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并以明显高于陆地经济的比例高速增长,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海洋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越南。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量总产值10年翻一番,而且近几年开始缩短距离,世界上有10个人均收入22000美元的巨富国家中,有8个是沿海国家,另外全球人口涉海性进一步增强,大约65%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地区。

进入新世纪,沿海国家纷纷制定和调整海洋战略,以期在维护海洋利益和争夺上占据先机,先后有二十个国家发布了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主要围绕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加强对海洋的控制、占有和利用,如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俄罗斯的“重塑海洋大国战略”,澳大利亚的“保持海洋事务领先战略”,印度的“区域性海上强国战略”,越南的“以海洋扩展为基础的海洋强国战略”,韩国的“力争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联合夺利的海洋战略

(四)、海洋科技引领蓝色革命浪潮。当今世界,海洋科技发展异军突出,掀起全球蓝色革命的四次浪潮。第一次是以浅海滩涂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代表的渔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食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结构,拓展了人类食物的来源渠道。第二次是以造船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航运能力与技术水平,促进了全球生产要素的流动配置,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三次是以海洋环境技术、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持了海洋资源利用,打开了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空间。第四次是以海洋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特殊功能基因组成为代表的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海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群,许多科学家预测,海洋科技是21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进入新世纪,全球海洋科技呈现出如下趋势:重大海洋科技研究活动活跃,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竞争激烈,深海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技术发展迅速。海洋能是一个蕴藏量极大的可再生资源,由于陆地上的矿物质、盐料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向海洋要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美国把促进海洋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的基石,由政府加大投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开发利用海洋再生能源最多的国家,日本成立海上能源委员会,并在海洋能发电技术上领先于美国,我国近年来在大陆架边缘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是一种绿色能源,中国南部大陆架资源丰富,相当于700亿吨油气蕴藏量。

现代海洋的竞争实质是海洋高新技术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海洋高新技术的突破已经关乎国家战略的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新技术,世界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引来了世界海洋开发的新高潮,推动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于发展。

(五)全球海洋产业向沿海转移的步伐加快。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掀起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高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经难有竞争力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的产业,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贸易服务业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工业日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我国经济从来没有像这样依赖海洋,我国利用世界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选择了吸收外资,发展沿海加工贸易,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战略,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我国的贸易纯度大于60%,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制造业的增加比例已超过25%,在外资企业就业人员达2400万人,连同相关产业就业人员约1亿人依赖于国外市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在亚洲区域贸易中,中国已占到20%的份额,在世界贸易中,中国也占到5%以上。我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到50%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超过日本与欧洲的总和,占世界贸易总量的50%以上,对世界资源市场依赖程度的加大,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提升。

(六)、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南极、北极冰雪融化加快,海啸、风暴潮造成的破坏不断加大,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七)、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尖锐。我国在南海、东海、钓鱼岛的一系列争端。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主要舞台,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海洋国际权益斗争,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型争夺。竞争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乃大势所趋,海洋划界争端、海洋渔业资源争端、海底油气资源争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利用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海洋政治、经济领域的斗争直接影响海洋安全,形成以维护海洋权益为中心的军事防务任务,局部地区出现了争夺海岛主权、争夺管辖海域、争夺海洋资源的海上军事对抗和冲突。今后,海洋领域的斗争超出过去以控制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地和通过海洋制约陆地的性质,发展到以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为中心的对海洋本身的争夺,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型争夺,争夺海洋的力量将由单纯的军事武装力量发展到政治外交力量、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洋科技力量和军事力量相结合的综合海上力量。

海洋世纪突显海洋,蓝色经济引领未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谋远虑的,是分析当今世界海洋发展的新形势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是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是从国家海洋核心利益出发,在新一轮海洋国际激烈竞争中,迎接挑战,把握和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海洋经济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一)、从我国来看,经济区域布局由陆向海推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区划体现了其基本国策和发展的方略以及区域基本定位,都对全国生产力的统筹布局、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配置、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经济区域布局走向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重点投资和建设内部地区的均衡发展阶段;

2、“六五”与“七五”时期,加快沿海地区的非均衡发展阶段,总体布局为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

3、“八五”时期以后的协调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区域总产值指标,东部沿海10省市占54.3%,中部六省市占19.3%,西部十二省市占17.8%,东北三省占8.65%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区域布局是沿海、内陆和三线地区,划分依据主要是地理位置和国防安全,发展战略是开发内陆资源工业和重工业,建立战略防守型布局,强调自成体系的地区间均衡发展;20世纪80年代,区域布局由“六五”期间的沿海、内陆、少数民族地区演变到“七五”期间正式提出来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及老少边穷地区;20世纪90年中期,区域布局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地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地区和西部地区等七个地区;21世纪区域布局对东中西赋予了新的含义,提出一部分重点发展区域及西部三大经济带,在中部提出了长江、陇海、京广、京哈等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在东部提出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十一五”期间,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十二五”期间,东部率先发展的重点是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来拓宽发展新空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海洋优势利用的方式也不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海洋区位优势显得越来越突出。2009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4月与10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做出了重要批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海岸经济区若干意见;6月,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7月,国务院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12月,国务院批准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规划;2010年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山东、浙江、广东三个发展海洋规划年内也将批复。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沿海发展区域布局已基本完成,区域海洋发展战略普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将由陆域大国向海洋强国拓展,国家将全面启动海洋国土的战略开发,强化海洋统筹管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维护中国海权益,东部和西部将成为两个特色鲜明的拓展区域。

(二)、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世界海洋理事会执行主席保罗.赫尔琼斯在分析了海洋资源服务空间和全球海洋贸易量,指出海洋经济等于全球经济。我国海洋经济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纲要建议明确提出,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海洋经济规划发展纲要》,这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事件,标志我国海洋经济工作进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轨道,规划纲要确定了经济发展目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形成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第一次明确了逐步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海洋事务发展纲要》中提出海洋事业要加强海洋发展的调控、指导的服务,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壮大海洋经济规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提高海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此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12月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与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经济上扶持海洋经济;2009年,又进一步强调我国在海洋上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当前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也来自海上,要高度重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发展权益。我国海洋经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2003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08年,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9626亿,占GDP的比重上升到9.87%,比上年增长11%,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我国在沿海200公里的范围内,用不到30%的陆域土地承载了全国41%以上的人口,50%以上的大城市,创造了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吸引了8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