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孔雀石绿”、“罗非鱼链球菌”、“洗虾粉”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加强水产品养殖、加工、运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公众水产品食用健康,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中山市作为广东省水产品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在2013年底先后被省海洋与渔业局确定为全省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建设工作“试点市”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面推进“试点市”,肩负起探索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任。
其后,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认真贯彻省局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谋划,扎实工作,截至目前,不仅完成了全市5000多户重点水产养殖企业数据的收集录入,还实现了水产品基层快速检测24镇区全覆盖,为试点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两翼齐飞构筑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近年来中山市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渔业经济增长速度快、总量规模大。据统计,2015年中山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超过3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337585亩,护养面积8800亩,分布在全市24个镇区。近年来,该市的水产品总量均在30万吨以上,总产值约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是农业领域的龙头产业。并且该市水产品加工和流通活跃,70%的水产品外销到广州、深圳、港澳等地市场。鲜活塘鱼供应占香港市场的50%,澳门市场的70%,是全国最大的塘鱼供应港澳生产基地。
在此情况下,水产品质量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后果将非常严峻,甚至会严重影响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国家以及省市着力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供给,明确提出“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细化任务,明确分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消除盲点死角”。
因此,作为主管部门,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严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强化镇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省海洋与渔业局交付的全省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建设和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面推进双“试点”工作,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促进全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支持,2014年和2015年连续入选中山市十大民生实事。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作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在建单位,在建设和完善市、镇两级水产品检测站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投入900多万元,最终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中山市通过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在全市基层单位全面建设快速检测点,推广了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通过对全市范围的渔业养殖环境、水产品投入品及水产品的药物残留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使得中山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24个镇区可正常开展快速检测工作,在已经完成的2015年春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特别行动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成效初步显现。
动态管理数据库填补省级空白
目前,广东省水产养殖场呈现分布广、数量多、养殖品种多样化的特点。据初步调查,我省大部分养殖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质量管理手段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我省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建立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是逐步提高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山市被确定为全省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建设工作“试点市”,就肩负了先行先试、破题探路的重任。
据了解,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是一个动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主要通过技术人员在养殖塘头的现场走访,使用多功能网络设备远程把水产养殖企业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养殖规模、养殖品种、产量产值、企业坐标、塘头影像等资料)录入服务器终端,监管部门通过该系统便能全面、真实掌握辖区内水产养殖企业的最新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水产技术推广、病害监测、水产品质量监管等多项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基础数据依据。
自2013年11月份被确定为全省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建设工作的“试点市”后,中山市就迅速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一是开展试点镇,2014年1月该市率先在三乡镇进行试点工作,探索适合中山的实践经验;二是全市组织动员,召开全市水产企业养殖管理数据库动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三是数据库建设的全面展开,动员会议结束后,市海洋与渔业局聘请了调查公司分步分镇区开展数据调查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已率先完成了全市5000多家重点水产养殖企业调查工作。
据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该项目的改革创新亮点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实现了水产养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实现了水产养殖企业管理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的整合。这些创新举措,可带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监管部门通过该系统可以直接调取养殖企业的各种相关资料,在地图上展现各种信息,做到一目了然,包括电子地图、企业基本信息、养殖场信息、企业的资质认证信息、水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即使不到现场,也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中山市对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的探索,不仅填补了广东省水产养殖企业基础数据的空白,还可以给渔业管理、渔政执法、防灾减灾及水产技术推广等有需求的部门提供便利,避免基础数据的重复建设。目前,数据库系统正计划为广大群众开发网站、手机短信、APP、微信等功能;未来,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满足广大群众对掌握渔业行业动态、市场信息、供应信息、求购信息等方面的需要。而作为渔业部门,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将各信息和通知发送至养殖户的手上,真正实现水产养殖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促进整个渔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4年12月2日,在“广东省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业务培训班”上,由于中山市试点工作开展顺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也得到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领导的口头表彰肯定。
基层快检实现24镇区全覆盖
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因其简便、快速、易得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扩大受检面,有效消除监管盲点死角。在一定意义上,快速检测可以成为基层实验室检测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作为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一体两翼,自201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面推进“试点市”以来,中山市先后投入9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市镇两级、24镇区全覆盖的水产品基层快速检测体系。
2014年2月,市海洋与渔业局按照相关工作细则制定实施方案,具体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动员阶段,2014年2月该局召开动员会,对推进中山市镇级水产品检测站建设作了具体部署;二是基层水产检测站全面建设阶段,动员会结束后,根据各镇区的现有实验条件进行整体优化配置,将检测仪器、试剂耗材等统一招标采购,并落实相关的验收分配、置产划拨手续;三是试运行阶段,2014年9月,市局在镇区仪器采购和人员配置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各镇区水产品检测站在试运行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市局,为来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四是验收阶段,镇区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建成并试运行3个月后,根据省局要求准备相应自查资料文件和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票据,并于2015年5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中山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系统的建成意义重大。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中山市可全面推广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努力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监测现代化、数据信息化”;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检测站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确保每个镇区均有1—2名水产品快速检测人员能顺利上岗;此外,对全市范围的渔业养殖环境、水产品投入品及水产品的药物残留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最终实现年度抽检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中山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并且杜绝使用禁用药物行为,可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基层快速检测点建设项目的全省示范点,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能严格按照省质量安全合同中的以及资金管理规范进行项目建设,并且创新性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使全市24个镇区的水产品快速检测站能顺利正常运作,不仅显著提升了中山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和监管水平,同时对全省顺利推广该项目的建设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策划统筹:张林泉 麦雄伟 撰文:李凤祥 叶树才
中山市水产品
质量安全“三年规划”
建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优级实验室
日前,中山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公布了中山市未来三年(2016-2018)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规划,其中重点提到在2016年要努力打造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优级实验室,并获得国家农产品检验检测资格。
此外,在2016年该市还将在市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市镇两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并融合该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数据库、塘头养殖动态数据库等功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水产品监控平台,为下阶段的水产品溯源和准入机制打好基础;同时,中山还将加快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做好塘头养殖动态数据库和病害防治动态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同时加强建设水生动物防疫及疫病重点实验室,逐步完善水生动物疫病监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等相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预警预报和渔用药物安全使用技术体系。
到2017年,中山市将重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补充购置检测范围更广、检测精度更高的大型设备,并针对目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新型检测项目进行扩项或制定检测方法;同时继续加快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
2018年,也就是“三年规划”收官之年,中山市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扶持24镇区水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对检测试剂耗材进行购置发放,并对主要检测设备进行换代更新;再者,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等试验设施基础建设,并联合高校、企业等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