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即墨镶编

来源:青岛杂谈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0:16 
即墨镶边是一种具有近80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素有“抽纱瑰珍”之称。它以做工精湛细匀,图案大方流畅,造型丰富优美,色泽古雅清秀,质地柔韧,规格齐全,档次分明,用途广泛而驰名中外,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被消费者视为名贵的装饰品。
即墨镶边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它是以即墨本地的民间年绣为基础,吸收融合“手拿花边”的工艺特点和针法演绎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即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被称为“小扣锁”和“绣花”的两种民间手工工艺。1918年,手工艺人卢忠希先生客居烟台,通过妻兄从英商仁德洋行引进一幅“手拿花边”式样,然后携妻回乡集资在即墨城北阁里开办了“裕民花庄”,开始在本地传艺生产。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艺人们把小扣锁、绣花和手拿花边结合起来,采选其工艺特点和针法,使之互相异化、融合,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既富有传统的民族和地方风格,又别具艺术特点的工艺针法。由于这种工艺针法产生并演变于即墨民间,人们称之为“即墨手拿花边”。此后,艺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品种繁多、绚丽多姿的“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是一种单线制绣的花边,主要采用21/4、21/6、20/4等不同股数的丝光绒和优质亚麻布为原料,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样工种和80余种针法于一体,达到平、薄、光、匀、齐、净的工艺技术要求。花边的主要针法有锁灯笼扣、织密布、绞柱、搁边、二针网、三针网等50余种,刺绣的主要针法有插光、行梗、纳底、抽经(纬)、锁边、掏眼、扒丝、抽勒、切勾等。不论产品规格大小,单位纹样长短,都可灵活运用各种针法,不受任何约束。经镶拼后将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使两种不同的工艺针法虚实照应,和谐统一,达到左右对称、层次分明、色泽清秀,有强烈浮雕感的艺术效果。
即墨镶边产生后,很快在即墨周围流传开来,成为一项家庭副业。民国初年,形成了以即墨为中心,北至莱阳、海阳,南到崂山、胶县,西跨沽河两岸的庞大生产区。当初,单即墨城专门绣花边的私营花庄就达45家之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培育扶持下,这朵绚丽的传统艺术之花又迅速得以开放。1953年,全县成立了30个花边生产合作社,1956年合并为即墨花边厂。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即墨镶边的规格花样不断向高档次、多用途发展,产量、质量也逐年提高。到1966年,已由解放初期只生产两个品种十几种规格发展到生产台布、餐套、衣领、伞面等十多个品种,2800多种规格的全套花边,产量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6.8倍。1972年获名牌免验出口荣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即墨花边厂根据市场需要,大搞创计创新,提高质量。1978年,被山东省二轻厅评为名牌产品,1979年被省经委命名为全省优质品,1983年,荣获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金质奖杯。即墨镶边在“富民兴即”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