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超7成线路暴露涉嫌违规问题
人民网北京
行程前:合同规范性和效力存在不足,行程单问题较多
调查数据显示,信息一致性方面的表现略显不足,有32.6%的体验员提出旅行社官网上显示的信息与工作人员告知的信息不一致,其余负面评价也均超过两成;在合同规范性和效力方面,合同内容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市场上仍存在无合同签订的现象,有1.4%的体验员表示与旅行社没有签有旅游合同,而以电子行程或无旅行社签章的电子合同替代;其次,存在同团不同价、信息不全和内容不规范三种情况,有41.2%的体验员表示所签订合同中的旅游价格并非固定,而是可以讨价还价,另外《旅游行程单》缺少详细的餐饮、交通、住宿、景点门票等信息,选择比例分别为55.9%、47.0%、39.3%和 23.4%,并且出现用语不规范的情况;从合同总体的规范效力来看,合同对权益的保障性有待提升,38.8%的体验员认为合同不能全面保障其合法权益。此外,合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相对较好,13.5%的体验员认为是所签署的合同不符合规范,25.0%的体验员表示合同内容与官网信息不一致。
行程中:超过七成旅游线路暴露涉嫌违规问题
《调查》显示,74%的路线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综合体验员评价及各类证据,发现旅游线路中的主要问题是违反合同,既有明显的团餐与合同写明的数量不一致,又有因为合同用语模糊等情况导致游客很难衡量是否与合同相符;强制消费,强制购物、强制增加景点、强制游客乘车骑马坐索道等现象屡见不鲜,导游从中获取提成,手段各异,主要包括软磨硬泡、搭售、诱骗、威胁;更改路线,导游为推销商品或缩短自己的工作时间,擅自更改路线,且该问题在节假日更为突出;无导游证、无带团资质的人员依然活跃在市场中,导游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景区环境恶劣, 倒卖门票现象依然存在, 景区过于拥挤,特别是节假日,人满为患不仅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且存在安全隐患。
行程后:整体行程与合同存在不符,投诉处理不够及时
《调查》指出,行程后旅行社的服务主要包括提供旅游发票和投诉处理。体验员对整个旅游行程的回顾、发票情况及售后服务进行了调查,主要问题是整体行程与合同存在出入,投诉解决的及时性仍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