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海洋钻井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 记者体验海上钻井平台生活
海上钻井平台工人正在进行生产作业。
媒体和大学生代表参观海上钻井平台文化建设。
胜利六号和九号钻井平台远景。
(一)媒体和大学生代表体验海上钻井平台真实生活
“海洋石油勘探虽然比陆上石油仅仅多了一湾水,但却有了大不同,这里有更多的艰辛、更多的汗水、更多的智慧、更多的色彩。”在
启动仪式之后,三天两夜的“海上钻井平台之旅”正式开启,媒体和大学生代表从桩西码头出发,分为四组赶往胜利六号、胜利七号、胜利八号、胜利九号海上钻井平台。当天下午,四组人员陆续抵达了各自的平台,与平台的石油工人同吃同住,零距离接触平台人员的生产、生活,感受他们为海洋事业所作出的每一份努力。
三天的平台体验,代表们有的体验参与了井喷失控时的“弃船演习”;有的恰巧遇上了平台人员的班次交接,体验了人员和物资运输的唯一交通工具——吊笼;还有的走进钻井或弃井作业的一线,了解了生产工艺和安全常识。一位媒体代表表示,通过“企业开放日”活动,不仅对国家海洋战略以及海洋石油发展有了初步了解,对海洋钻井在安全环保、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有了认知,更感受到胜利海洋钻井作为国有能源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的努力。
而几位大学生代表则被平台职工的精神所打动。一位大学生代表说道:“这几天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台是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这也意味着工人们要承受着较大的工作量和安全生产压力,可大家不畏艰苦,勇于开拓,呈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走近胜利海上勘探历史10座钻井平台进尺近278万米
在胜利油田的发展史上,实现了由陆地到海洋、由东部到西部、由国内到国外的三次跨越,在胜利海上勘探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标志性的事件呢?如今的海上钻井平台又有着怎样的钻井成绩?记者进行了一番了解。
1994年5月,胜利石油管理局为加快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步伐,总公司一分为三,成立了胜利海洋钻井公司、胜利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和胜利海洋石油船舶公司,至此,步入规范管理、专业化发展轨道。目前海洋钻井公司共拥有10座钻井平台,已累计海上完成各类井施工1262口,进尺近278万米,先后发现新滩、埕岛、新北等7个整装油田,为实现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开发海洋作出了贡献。
(三)控成本、科技创新、闯市场……海洋钻井人“低油价”下大作为
每天早晚7点,每个海上钻井平台都会准时召开生产会,除了汇报当天平台的工作进度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控制成本”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面对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严峻形势和新常态,胜利海洋钻井人积极应对挑战,控制成本过紧日子,创新科技提升效益,拓展规模化、高效益的市场,在石油石化的“极寒期”中奋力前行,取得积极效果。
“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记者了解到,结合今年生产经营形势,海洋钻井公司开展“转型发展创效益、立足岗位比作为”和“三实三新”大讨论活动,基层单位和广大干部员工深入查找短板、挖掘潜力,形成了推动生产经营的有利环境。公司从上到下都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加强生产经营论证分析,按照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对全年经营盘子进行预算,全年预算压减各项支出7228万元。
“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提质量,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要效益,虽然要过紧日子,但有些钱能省,有些钱不能省。”向科技要进尺,要产量,要效益,也是每个海洋钻井人的共识。如坚持单井个性化策划,优化钻井和泥浆参数,模式化钻井水平更加成熟。以胜利六号钻井平台为例,由于加装了功率补偿器,使有功功率翻了一倍,在满负荷工况下每天就可省油约1.5吨。
胜利海洋钻井公司经理张金龙称:“市场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市场根本谈不上效益和发展;要依靠服务质量稳固市场,依靠管理经营市场,大力拓展规模化、高效益的市场,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
据张金龙介绍,海上钻井紧扣国内和国外市场“半壁江山”的市场战略,及时办理冀东油田市场准入证,签订了年度框架合同;加强了胜利十号平台阿联酋项目运行,完善项目规范化运作,项目实现高质高效运行。
此次“企业开放日”,本报记者登上九号钻井平台,深入了解了海上钻井作业过程、平台生活的24小时、平台人物故事等,将以连续报道的形式为读者呈现,敬请关注。 (记者 赵尔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