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渤黄海出现30年来最严重冰情;2010年,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闪爆,导致万吨原油入海;2011年,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灾害和事故,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不惧艰险、从容应对,始终奋战在海洋第一线。
渤黄海冰灾:迅速出击
2010年1月初,一次突如其来的冰灾席卷了渤黄海。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发出消息,受寒潮影响,渤海、黄海海区气温迅速下降,海上冰情发展较快,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一次。
一时间,整个渤黄海陷入千里冰封之中。截至1月12日,渤海海冰分布面积已经发展到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海区面积的近40%;辽东湾海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达71海里;青岛胶州湾也出现了罕见的结冰现象,海冰厚度约达20厘米~40厘米。受海冰影响,黄渤海大量货轮无法靠岸,大部分渔船无法出海作业,给正忙于扇贝收获的当地渔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月13日,国家海洋局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远程视频会商室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以时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为组长的海冰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部署了海冰灾害防御的相关工作。
为应对海冰情况的变化,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迅速派出监测人员、移动观测车和海监飞机开展应急观测。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及时部署,集中优势技术力量,派出两支海冰应急监测小组赴河北省曹妃甸附近沿岸和山东省东营附近沿岸重点海域进行海冰应急现场监测。同时首次派出载有雷达、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视频监视及卫星与无线传输系统的 “海洋一号”海洋应急监测车,赴渤海湾进行应急监测。
由于遭遇严重海冰灾害,辽东湾最大的岛屿觉华岛提前一个月遭遇冰封,岛上居民生活和出行受到影响。1月18日,媒体对该情况的报道,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北海分局密切关注该岛周边海域冰情发展情况,利用卫星和飞机遥感技术对该岛附近海域进行重点监视,并从葫芦岛海洋站派出监测人员赶赴现场收集该岛近岸海冰详细情况,及时了解海冰对附近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在约1个月的时间里,北海分局克服了严寒、路远、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为战胜冰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连管线闪爆:精准监测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致上万吨原油入海。
7月17日凌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紧急启动应急机制,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以时任局长房建孟为总指挥的大连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同时制订了大连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海上溢油应急方案。
正在山东蓬莱和石岛执行任务的“中国海监11”船、“中国海监18”船连夜赶赴事故附近海域,中国海监第三支队执法艇第二天凌晨到达事故现场海域勘察污油情况,“中国海监3807”飞机从山东青岛起飞抵达事故海域上空。
随后,大连市政府对海上溢油发起清污决战。北海分局有关单位每天为清污工作充当“千里眼”“顺风耳”,除了提供精准的溢油分布面积、区域,还报送漂移趋势和海上水文气象预报等信息,同时协调中海油专业溢油回收船。
7月25日,“中国海监30”艇抵达大连鲶鱼湾码头。国家海洋局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海上溢油前线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北海分局副局长郭明克带着慰问品慰问了昼夜奋战在一线的人员。他一边现场指挥作业,带领工作人员保持昂扬的斗志,一边将海上监视结果随时发回前线指挥部,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通过连日奋战,大连海域万吨入海的原油被成功处置,海洋又现蔚蓝。
康菲蓬莱溢油:全力巡查
2011年6月初,康菲石油中国公司蓬莱19-3油田B平台和C平台分别发生溢油事故。两个多月时间的溢油累计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污染,导致河北、辽宁部分养殖产业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受损。
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高度重视,分兵多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部署专门力量在所辖海域和岸线巡视监视并及时采集溢油样品送检分析,在第一时间将陆岸溢油信息报送当地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的近3个月时间里,北海分局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海监船舶监测及油田平台现场执法等方式,对溢油实施全天候立体监视监测。
老海监队员马运礼驻守平台。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查看各个点位,认真数油花,每两小时巡视一次。在连续几十天的值守过程中,马运礼的高血压时常发作,却因为值班时间长、海监船难以按时到达等原因,被迫把降压药片一分为二,一次服用半片。
北海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侯春强在海上连续采集海水样品,马不停蹄送到实验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曹丽歆先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再到仪器上进行分析。分析样品、处理数据、编写报告,处理一个样品最快也要五六个小时,曹丽歆与另外6位同事在溢油事故发生后几乎没有休息日。
北海海洋技术保障中心的同志们也是分秒必争地劳作着。为了探查海底采样的影像,以张洪欣为首的多名工作人员冒着大雨,在摇摆的船上布放箱式取样器和 “鲨鱼2”号水下机器人等海底采样设备。两个航次下来,北海海洋技术保障中心完成了3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取样,获取了大量现场照片和大量油污分布的水下录像资料,把海底的生态环境、油污分布及海底情况大致反映出来,为合理处置溢油事故提供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海底材料。
在北海分局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和推进下,2012年,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生态损害索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计支付16.83亿元人民币,用于渤海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渤海入海石油类污染物减排、受损海洋生境修复、溢油对生态影响监测和研究等。
在过去50年中,像冰灾、溢油这样的“天灾人祸”只是北海分局处置诸多突发事件中的代表。每一次北海人都以科学严谨的作风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保护着祖国的海洋环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