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海洋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共同承担的“全三倍体牡蛎培育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
来源:对外交流与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1:49
12月29日,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在烟台市召开了项目鉴定会,对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共同承担完成的山东省科技厅良种产业化项目“全三倍体牡蛎培育及养殖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
该项目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连续进行了5年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系统研究了四倍体太平洋牡蛎的自繁技术、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培育全三倍体牡蛎技术、全三倍体单体牡蛎苗种培育技术及全三倍体牡蛎养殖技术,并对四倍体牡蛎繁殖生物学和全三倍体牡蛎的生化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适合生产的四倍体牡蛎自繁群系、生物杂交全三倍体牡蛎培育技术、高效无公害全三倍体牡蛎培育及养成技术体系。项目培育的三倍体牡蛎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品质优,增产20%以上。累计培育全三倍体苗种20亿粒,养殖21470亩,产值3.4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总体水平居国际先进。
此前所采用的药物诱导三倍体方法,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所用诱导剂具有较强毒副作用,对操作人员、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幼虫成活等有一定的危害性,不符合无公害要求,并有诱导率不稳定的缺陷,三倍体率一般在70%以下,难以诱导出100%的三倍体,且成本高,需要每年进行重复诱导,不利于产业化生产。
该项目的实施,使全三倍体牡蛎的诱导成为一种纯生物学方法,大大降低成本。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培育与养殖,为牡蛎的养殖提供了新的养殖品种,也大大提高了牡蛎的品质,从而推动牡蛎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该项目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连续进行了5年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系统研究了四倍体太平洋牡蛎的自繁技术、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培育全三倍体牡蛎技术、全三倍体单体牡蛎苗种培育技术及全三倍体牡蛎养殖技术,并对四倍体牡蛎繁殖生物学和全三倍体牡蛎的生化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适合生产的四倍体牡蛎自繁群系、生物杂交全三倍体牡蛎培育技术、高效无公害全三倍体牡蛎培育及养成技术体系。项目培育的三倍体牡蛎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品质优,增产20%以上。累计培育全三倍体苗种20亿粒,养殖21470亩,产值3.4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总体水平居国际先进。
此前所采用的药物诱导三倍体方法,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所用诱导剂具有较强毒副作用,对操作人员、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幼虫成活等有一定的危害性,不符合无公害要求,并有诱导率不稳定的缺陷,三倍体率一般在70%以下,难以诱导出100%的三倍体,且成本高,需要每年进行重复诱导,不利于产业化生产。
该项目的实施,使全三倍体牡蛎的诱导成为一种纯生物学方法,大大降低成本。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培育与养殖,为牡蛎的养殖提供了新的养殖品种,也大大提高了牡蛎的品质,从而推动牡蛎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