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昂贵的懒觉!揭秘希特勒如何应对诺曼底登陆
资料图片:装备某新型轰炸机的空军航空兵某师进行飞行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范以书 摄)
参考消息网6月12日报道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6月6日发表题为《1944年6月6日进攻日:希特勒是如何反应的?》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享受最后的“好时光”
考虑到1944年6月6日的关键性质,希特勒对这次进攻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他是大发雷霆,破口大骂,还是镇定自若地试图击退进攻者?
一开始,上面所说的这些他都没有做。诺曼底战役打响的时候,希特勒正在睡觉。
6月初,这位德国元首住在他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宅邸贝格霍夫。根据当时的记载,那里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近期盟军很可能发动进攻,但是那里的气氛并不紧张。相反还很轻松,到了晚上差不多有种喜庆的氛围。一群宾客与军事幕僚会在这个建筑群的茶室聚集,希特勒会就喜欢的题目侃侃而谈,比如历史上的伟人或者欧洲的未来等。
当戈培尔前往自己的住处时,下起了雷电交加的暴风雨——英国历史学家伊恩·克肖写道。德国军事情报机构已经获悉盟军进攻的蛛丝马迹,盟军很可能正在登陆,并且是在诺曼底地区。但是没有汇报给希特勒。这位元首在凌晨3点左右就寝。
德国总部很快确认盟军正在进行某种大规模进攻。到了6点左右天亮时,防守方了解到:盟军的舰船飞机在法国这片近海以惊人的规模集结,黑压压的人群正向岸上涌来。这是一幅许多人永远不会忘记的画面。
称消息“再好不过了”
不过,德国的反应迟缓又迷糊。这是真的主攻吗?还是佯攻,主力部队在别的地方登陆,很可能是加来?
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在《进攻日:1944年6月6日,二战登峰造极之战》一书中写道:“德国非常困惑。”
希特勒继续打着呼噜。之前,他坚定认为,任何早期进攻都是圈套,旨在把德国军队引诱到错误的地方。鉴于他对盟军表演性做法的倾向性认定,没有人愿意在自己还没有确定情况前告诉希特勒出现了什么情况。
克肖在《希特勒传记》中写道:“他的助手们不愿拿着搞错的情报唤醒他。”
历史学家安布罗斯说,希特勒在被告知盟军进攻后说:“这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见外宾说“终于开始”
但是,希特勒上午的懒觉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或者说,他的睡觉再加上德国指挥系统的僵化严重削弱了德军对盟军这次进攻的反应。
到了午餐时开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终于同意了冯伦德施泰特的请求。但为时已晚。如果德军一早就出动,在夜幕的掩护下恐怕这时已经抵达前线。现在,他们只能等待天黑,否则会被主宰法国空域的盟军飞机消灭。
克肖在《希特勒传记》一书中断言:“这次延误时机很要命。”
盟军已经开始向内陆挺进,互相联络,试图建立没有漏洞的滩头阵地。德国的反击没能在盟军登陆的海滩中间打入楔子。如果装甲车多一些或许能够让反击更有效。
到了这天晚些时候,已经有15.6万盟军部队在法国登陆。6天后,所有滩头阵地连成一片,盟军控制了一块纵深最深处约15英里的地方。两周后,法国境内的美英兵力已经达到65万,剑指柏林。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