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能源突围新思路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7:03 
中日韩三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彼此之间因能源引发的矛盾也时常见诸报端。中国向来主张和平、发展、合作,那么东北亚三国能源是不是也可以走向合作呢?本期核心报道将探讨:中日韩三国在能源上存在竞争,但合作领域也很广泛;日本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值得借鉴;韩国首脑外交拓展能源渠道也是很有经验;此外,东北亚是否可以借鉴欧洲能源合作的成功经验……

日本:节能环保领域相对积极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能源问题。东北亚是与美国、欧洲并列的世界三大能源市场之一。因此,东北亚国家急需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形成强大的协商力,减少进口费用,维护一个比较稳定的石油价格体系,将创造一个共赢的局面。

中日竞争大于合作

日本和韩国在石油储备上的经验比较丰富,两国的炼制能力也比较强,而中国则在勘探等技术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所以这几个国家在石油方面的合作是完全可以建立起来的。

但是,在中日“政冷经热”的大环境下,合作似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中日两个能源消费大国之间,正在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可以说,如果中国向日本学习,眼光向内,挖掘潜力,中国的能源和资源能够在目前基本保持不变的水平上支撑中国经济翻上几番。

日本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的人均资源很匮乏,但是日本人懂得通过优秀的加工扬长避短。中国也是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廉价出卖资源。根据有关统计,2001年,中国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环境问题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滞后是表里一体的,大气污染是节能措施不充分的象征。日本在煤炭脱硫、液化以及煤炭的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不仅早就建立了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而且还在储备煤炭,中国在能源储备及能源外交方面,有很多地方要向日本学习。

由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问题,所以日本对中国的环保也非常关注。从1999年开始,中日韩三国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环境部长会议,协商解决三国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在日本连年削减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情况下,援助重点也在向环保方向转移,对环保项目的贷款条件大幅放宽。除了国民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燃烧发电、大气质量改善等方面,日本都有很多可供中国学习的地方。

东北亚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经所 赵宏图

不可否认,随着东北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同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日韩,特别是中日之间在谋求能源供应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保证石油供应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利益冲突和竞争。但合作与竞争并存,正因为有了竞争才需要合作。如果说在开发利用外部特别是周边油气资源方面竞争多一些的话,在维护国际市场稳定、开发新能源、节能提效以及环保等方面则有着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从油、气、煤、电及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大能源”和“大安全”角度看,东北亚能源合作大于竞争。

能源形势日益严峻

首先,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东北亚能源消费迅速增加。

其次,东北亚能源对外依赖日趋严重。中、日、韩分别是世界第二、三、七大石油消费国。

合作意义重大

首先,中日韩等在能源领域面临诸多共同难题,有着诸多共同弱点。1.面对市场动荡的巨大冲击。2.对中东石油依赖严重。3.海上运输风险增大。4.亚洲能源“溢价”长期存在。

其次,目前东北亚各国已成命运“共同体”。一方面,在发生能源危机时,各国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环境问题跨越边界,需要共同面对。

诸多努力尝试

东北亚能源合作基础广泛,潜力很大,各国在能源方面有诸多互补之处。此外,目前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构缺乏。该地区唯一实际存在的安全合作仅局限于以美国为核心的双边安全协定。能源安全完全可以成为该地区安全合作的起点。

能源合作已引起地区国家重视,并进行了诸多努力和尝试,提出了许多合作倡议。同时,地区能源合作呈现良好势头。

合作领域广泛

从长远看,东北亚能源合作领域多,空间大。东北亚能源安全面临复杂而多层面的挑战,其中以下几个领域需要采取协调行动:第一,建立亚洲石油和能源市场。第二,建立地区合作机制。第三,维护运输通道安全。第四,推进节能提效,确保环境安全。

如何克服困难

不过,未来地区能源合作仍面临体制不一、互信不足等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难题成功实现能源合作,首先,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合作。其次,抛弃冷战思维。第三,坚持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体现的“地区高于双边”的原则。第四,借鉴北美和欧洲能源合作经验积极探讨合作模式。合作领域由油气扩展至电力、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大能源”领域。除投资、贸易和储备外,还特别要加强节能环保等技术方面的合作。

总之,为维护在保障市场稳定、防范供应中断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东北亚各国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合作,并学会合作,力争实现多赢互利。从近期看,能源问题加剧了东北亚特别是中日之间的矛盾与竞争,但也使地区能源合作的紧迫感增强,并有可能成为东北亚乃至东亚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


韩国:提倡合作同时四面出击



面积9.9万多平方公里,拥有4800多万人口的韩国可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如今,怎样保障充足的能源供应已经是韩国决策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能源合作设想

近年来,中东地区冲突不断,使韩国在石油购买和运输上成本大大增加,一度涨至每桶44美元的石油价格让这个世界第十二大经济体很为韩国石油的明天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的一些政府智库、能源企业和社团从2003年开始不断在公共场合提出“东北亚能源合作”设想。

这些设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东北亚石油消耗大国,即中日韩,应该组建购买石油联盟。另一类设想是指东北亚区域内的国家在能源运输上互相提供便利,降低运送费用。

应该说这些设想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些在操作中也有值得考虑的地方。但是石油这种战略物资的特殊本质,使得有关各方在作政策规划时不得不慎之又慎,从各国自己的利益出发,想要合作并非易事。

总统出访牵线

在“东北亚能源合作”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韩国政府也没闲着。总统卢武铉在2004年下半年几乎跑遍了五大洲,继续他的首脑外交。

在2004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时,卢武铉明确表示了韩国与这两个世界能源大国进行合作的意愿。后来在对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的一系列访问中,卢武铉也提出与越南、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加强能源合作,用韩国出资金出技术的方式来参与开发这些国家相对丰盛的能源。

可见,韩国为了确保足够的石油供应正在四面出击。韩国政府已经决定将目前7460万的石油储备在2008年时翻一番,增加到1.41亿桶,也就是70天的用量。再加上韩国能源企业的储备,将达到106天的用量。

2005年1月26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