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油应急预报,为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海洋在线   发布时间:2015-12-23 11:54:54 
2010年7月,大连新港码头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起火爆炸事故,部分石油泄露入海,对附近海域造成严重污染。
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对附近海域造成了大面积污染,造成劣四类海水面积840平方公里。
……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运输、海上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海上船舶和油气田事故溢油等海洋污染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的重要因素。溢油在海上要经历扩展、漂移、蒸发、分散、乳化、溶解、光氧化、生物降解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会导致海洋鱼类、鸟类、海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大量死亡,对水产养殖、滨海旅游和海洋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对海上溢油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和细致,而我国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目前国内溢油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不同情况下海域的溢油预报模式都有探索。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作为专门从事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报和警报、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的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了应对海上突发溢油事故,减轻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损失,从“十一五”开始,研制和开发用于中国海域海上应急需求的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业务系统,并于2010年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对海底溢油、海面平台溢油、卫星观测油源、运动游轮溢油等各类油源的漂移扩散情况开展预测预报。该系统在大连输油管道爆炸重大溢油事件、“蓬莱19-3”溢油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值班员根据溢油信息确定响应等级,进入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工作状态,启动相应海域的溢油预报系统,开展溢油漂移轨迹扩散模拟预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首席预报员李燕表示,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业务系统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渤海三维模拟预报、中国海二维模拟预报,动态显示未来48小时内的溢油分布范围、油膜面积、位置、溢油的抵岸时间、地点、油量、影响范围、沉降海底的位置、海上残油量等信息,并制作成预报单,发往相关应急单位。
据了解,该系统可对海面油井平台瞬时或者连续溢油、海面运动油轮连续溢油、海底沉船连续溢油、海底输油管道连续溢油、提取卫星图片中油膜形态和油膜位置预报油膜的漂移路径、范围和登陆点等溢油源资料进行模拟预报。系统界面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输入溢油信息数据后,系统自动进行预报,实时地三维动画显示溢油漂移的情况,并显示溢油分布范围、油膜面积、位置、溢油的抵岸时间、地点、油量、影响范围、沉降海底的位置、海上残油量等信息。
“近年来,随着集合预报技术不断发展,我们还对该系统建立的三维溢油模型同美国等国外先进的溢油模型开展了对比评估,进一步提高溢油模型的预报能力。”李燕说。
“溢油应急预报是应急响应中的重要环节,对应急响应决策起着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李燕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卫星、飞机或船舶发现了溢油,但大多不知道溢油源的准确位置和油品参数,影响了预报的准确率,因此需要针对实际监测的海面溢油进行漂移和扩散预报,以便于有效地应急处置。
李燕说:“溢油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报再准确,应急响应再及时,采取措施再有效,都无法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排除海上溢油污染隐患,增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安全环保责任意识,才是防止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关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