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简介
来源:责任编辑:蔡薇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3:16
半滑舌鳎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及遗传性别鉴定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山东海阳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松林、庄志猛、田永胜、沙珍霞、王清印、李静、邓思平、邓寒、徐建勇、翟介明、刘寿堂、马洪雨、杨景峰、邵长伟、季相山
项目简介: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筛选到半滑舌鳎7个雌性特异AFLP标记,获得其中5个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半滑舌鳎遗传性别鉴定的PCR技术。利用人工雌核发育和染色体分析技术,发现半滑舌鳎雌性具有异型性染色体,雌核发育胚胎中存在WW超雌个体,揭示了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Z/ZW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将雌性特异标记定位在W染色体上。首次发现温度对半滑舌鳎鱼苗的性别分化具有影响,找到了可以诱导半滑舌鳎雌性鱼苗性转换为雄性的温度值。筛选出可以诱导鱼苗雄性化的雄激素浓度和时间,建立了大量生产半滑舌鳎伪雄鱼的技术方法。首次建立了半滑舌鳎分子标记辅助性别控制技术,将雌性鱼苗的比例提高到73%左右。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本项成果对开展半滑舌鳎等鱼类性别控制和全雌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大规模推广应用后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海水养殖鱼类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二联疫苗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吴淑勤、石存斌、李宁求、陶家发、潘厚军、余德光、黄志斌、赖迎迢、谢骏、任燕、白俊杰、李凯彬、付小哲、巩华、常藕琴、刘瑞明
项目简介:通过对广东、海南、福建等南方十几个海水鱼类主养区开展弧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从发病的大黄鱼、美国红鱼、石斑鱼等12种鱼类分离了400多株病原菌,获得流行优势菌株19株,通过分类鉴定、毒力分析等确定哈维氏弧菌(占48%)和溶藻弧菌(占39%)是南方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致病性弧菌种类,是迄今为止,涉及养殖区域最广、养殖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原调查与分析。证明了外膜蛋白OmpK是多种弧菌的共同抗原,为二联疫苗的构建提供了依据。筛选出适用于浸泡免疫的高效佐剂,解决了苗种规模化免疫的国际难题。优化了二联疫苗系列工艺,降低疫苗成本50%以上,为疫苗在低值鱼类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按生物制品的法规要求,以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为目标,在GMP车间开展了二联疫苗的产业化开发。建立了海水鱼弧菌病二联疫苗生产使用操作规程,在广东、海南、福建共16个田间实验点对黄鳍鲷、卵型鲳鲹、石斑鱼等16种鱼类进行应用示范,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降低鱼损失率17.28%,效益显著。该成果采用免疫防治这一安全高效措施,预防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发生,可从根本上逐步改变疾病治疗依赖化学药物的被动局面,将推动我国海水养殖疫病防控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鲟鱼鱼子酱加工及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主要完成人:张显良、王鲁民、李来好、王斌、郝淑贤、夏永涛、杨贤庆、毕士川、吴志刚、李庆
项目简介:本项目完成了网箱健康养殖、鱼子酱加工、鱼子酱品质评价体系、鱼子酱产品标准制定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鲟鱼鱼子酱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首创了鲟鱼网箱套网法健康养殖、南方网箱养殖亚冷水性鲟鱼安全度夏、鲟鱼雌雄鉴别与性腺发育监控、鱼子酱加工、鱼子酱品质评价和鱼子酱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多项新技术,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项目的实施,建成并投产国内第一条符合欧洲卫生标准的鱼子酱精深加加工生产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鱼子酱出口创汇品牌“KALUGAQUEEN”,实现了中国人工养殖鲟鱼鱼子酱出口创汇的突破。项目成果对促进我国鲟鱼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构筑面向国际市场的鲟鱼产业链,带动鲟鱼富民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的调查与保护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邱永松、陈涛、贾晓平、何国民、黎小国、陈丕茂、曾嘉、钟智辉、黄梓荣、梁小云、王跃中
项目简介:珠江河口栖息着中国沿海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这个种群对该濒危物种的保护起关键作用。从1997年起,南海水产研究所持续10年,运用先进技术开展中华白海豚的调查和保护研究。系统阐明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季节移动规律;确定了该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和分布界限;揭示了该种群季节性移动与环境的关系。数量评估结果表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种群规模超过1000头,纠正了此前对该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片面认识。以调查成果为依据,1999年广东省建立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使该种群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课题组还论证了珠江口各大型工程建设和营运将对中华白海豚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保护措施和生态补偿建议,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物种保护的协调发展。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山东海阳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松林、庄志猛、田永胜、沙珍霞、王清印、李静、邓思平、邓寒、徐建勇、翟介明、刘寿堂、马洪雨、杨景峰、邵长伟、季相山
项目简介: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筛选到半滑舌鳎7个雌性特异AFLP标记,获得其中5个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半滑舌鳎遗传性别鉴定的PCR技术。利用人工雌核发育和染色体分析技术,发现半滑舌鳎雌性具有异型性染色体,雌核发育胚胎中存在WW超雌个体,揭示了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Z/ZW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将雌性特异标记定位在W染色体上。首次发现温度对半滑舌鳎鱼苗的性别分化具有影响,找到了可以诱导半滑舌鳎雌性鱼苗性转换为雄性的温度值。筛选出可以诱导鱼苗雄性化的雄激素浓度和时间,建立了大量生产半滑舌鳎伪雄鱼的技术方法。首次建立了半滑舌鳎分子标记辅助性别控制技术,将雌性鱼苗的比例提高到73%左右。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本项成果对开展半滑舌鳎等鱼类性别控制和全雌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大规模推广应用后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海水养殖鱼类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二联疫苗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吴淑勤、石存斌、李宁求、陶家发、潘厚军、余德光、黄志斌、赖迎迢、谢骏、任燕、白俊杰、李凯彬、付小哲、巩华、常藕琴、刘瑞明
项目简介:通过对广东、海南、福建等南方十几个海水鱼类主养区开展弧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从发病的大黄鱼、美国红鱼、石斑鱼等12种鱼类分离了400多株病原菌,获得流行优势菌株19株,通过分类鉴定、毒力分析等确定哈维氏弧菌(占48%)和溶藻弧菌(占39%)是南方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致病性弧菌种类,是迄今为止,涉及养殖区域最广、养殖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原调查与分析。证明了外膜蛋白OmpK是多种弧菌的共同抗原,为二联疫苗的构建提供了依据。筛选出适用于浸泡免疫的高效佐剂,解决了苗种规模化免疫的国际难题。优化了二联疫苗系列工艺,降低疫苗成本50%以上,为疫苗在低值鱼类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按生物制品的法规要求,以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为目标,在GMP车间开展了二联疫苗的产业化开发。建立了海水鱼弧菌病二联疫苗生产使用操作规程,在广东、海南、福建共16个田间实验点对黄鳍鲷、卵型鲳鲹、石斑鱼等16种鱼类进行应用示范,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降低鱼损失率17.28%,效益显著。该成果采用免疫防治这一安全高效措施,预防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发生,可从根本上逐步改变疾病治疗依赖化学药物的被动局面,将推动我国海水养殖疫病防控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鲟鱼鱼子酱加工及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主要完成人:张显良、王鲁民、李来好、王斌、郝淑贤、夏永涛、杨贤庆、毕士川、吴志刚、李庆
项目简介:本项目完成了网箱健康养殖、鱼子酱加工、鱼子酱品质评价体系、鱼子酱产品标准制定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鲟鱼鱼子酱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首创了鲟鱼网箱套网法健康养殖、南方网箱养殖亚冷水性鲟鱼安全度夏、鲟鱼雌雄鉴别与性腺发育监控、鱼子酱加工、鱼子酱品质评价和鱼子酱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多项新技术,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项目的实施,建成并投产国内第一条符合欧洲卫生标准的鱼子酱精深加加工生产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鱼子酱出口创汇品牌“KALUGAQUEEN”,实现了中国人工养殖鲟鱼鱼子酱出口创汇的突破。项目成果对促进我国鲟鱼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构筑面向国际市场的鲟鱼产业链,带动鲟鱼富民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的调查与保护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邱永松、陈涛、贾晓平、何国民、黎小国、陈丕茂、曾嘉、钟智辉、黄梓荣、梁小云、王跃中
项目简介:珠江河口栖息着中国沿海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这个种群对该濒危物种的保护起关键作用。从1997年起,南海水产研究所持续10年,运用先进技术开展中华白海豚的调查和保护研究。系统阐明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季节移动规律;确定了该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和分布界限;揭示了该种群季节性移动与环境的关系。数量评估结果表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种群规模超过1000头,纠正了此前对该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片面认识。以调查成果为依据,1999年广东省建立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使该种群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课题组还论证了珠江口各大型工程建设和营运将对中华白海豚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保护措施和生态补偿建议,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物种保护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