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泱泱中华素有 “烹饪王国”的美称,以至于青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鱼”的佳话:万世师表孔夫子是位美食家,不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将其唯一的孩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亚圣孟子则直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把鱼与熊掌相提并论为美味佳肴;据说,
舟山是名闻遐迩的 “海天佛国,渔港岛城”,素有“东海鱼仓”和“华夏鱼都”的美称,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鱼、贝和经济藻类资源的蕴藏量和生产量居全国首位。海水产品年捕捞量达13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舟山的海洋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且久负盛名。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滩涂上礁石边捕鱼捉虾,采蚌拾贝,以渔为业,食鱼为生。春秋战国时期就有 “黄鱼鲞”等特色海鲜,烹调技法精湛,菜肴风味独特。长期以来,注重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紧紧融合。尤其是近十余年来,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舟山的海鲜菜肴业名声鹊起。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中国海鲜美食文化节,2007年舟山获 “中烹协”授予的 “中国海鲜之都”的殊荣。目前,全市已有东方明珠酒楼、普陀海中洲饭店、舟山新华侨饭店、普陀息耒小庄、舟山海之府酒楼及朱家尖海天台宾馆等 “中华餐饮名店”6家,另有“浙江餐饮名店”15家。那原汁原味、鲜咸合一、颇具海岛地域特色的海鲜菜,已成为舟山海洋文化的独特品牌。而夜幕下,渔港边一个个夜排档摊位则构成了一条人见人爱的靓丽风景线。尤为可喜的是,目前,饱含着兼有舟山地方特色与各地海鲜精华,色香味形俱佳的海鲜名菜、名点、名宴相继开发,五彩纷呈,一条集海鲜产业、海岛民俗、海洋风情为一体的海洋美食文化发展之路在我们的面前铺开。打造、推介海鲜美食品牌,弘扬中华餐饮文化,已成了每一位舟山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翁源昌、乐志军两位副教授在繁忙的任教之余,致力于挖掘、整理、研究舟山海鲜饮食文化,并历时数载,精心编撰了《舟山海鲜饮食文化》一书,委实难能可贵。综观全书,不仅详尽介绍了素为众所熟知与喜爱的各种海鲜菜肴的用料、做法和特点,还对舟山海鲜饮食文化的发展渊源、形成因素及地域特色等一一作了较为生动的阐述和细致的研究,内中确有不少独到的见地。鉴此,我热切地希望所有关心舟山海洋文化发展的各界人士,也能像他们两位那样,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海鲜饮食文化,深入整理、总结和提炼相关资料,并赋予更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以期不断升华其文化水准,让海鲜美食这块文化瑰宝,岛城舟山这颗东海明珠,交相辉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能为源昌、志军两位副教授的著作写序,确实十分高兴。阅罢全书,欣喜之余,写了以上这些浅显的感受。“改革开放添新彩,笑迎宾朋八方来。”搁笔之际,谨祝五湖四海前来作客的宾朋们,品尝了舟山海鲜美食后:女士更漂亮、先生更健壮、孩子更聪明、老人更长寿。总之,风度更潇洒、事业更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