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海丝”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7:28 

潮之阳,大海在其南,潮阳,地处榕江、练江出海口,外海岸线长26.3公里,海域面积4000 多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合理科学规划,主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将为汕头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重要门户发挥积极作用。

一、打造海洋历史文化旅游

近 日,汕头市委、市政府对《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进行修改,《规划》中将潮阳城区定位为“市域次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区)”,是 汕头各县区中唯一被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区)”的城区。潮阳作为汕头历史最悠久、潮汕文化特色最明显的县区,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光塔”,并 形成了古棉城、莲花峰、大峰、灵山寺、古雪岩、明安里等六大特色人文历史景区,尽显“海山水庙史文”的潮阳特色。所以潮阳旅游发展应注重历史人文与海洋相 结合,通过对空间的优化布置,与海门、和平对接成为城市组团,突显海滨城市魅力。

作为 潮阳海洋旅游资源的品牌,莲花峰风景区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山光海色,绿意盎然,是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的“万人冢”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 有文天祥精忠卫国史迹以及明清时期驻守海门的将领们英勇抗击倭寇的史迹。因此,依托海门的古港文化,开发古港海洋文化旅游区,结合侨乡优势,开辟专题古港 文化公园、海滨浴场、海上游乐项目以及海景度假村等,打造“蓝、绿、红”的潮阳海洋历史文化景区。

二、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园区

潮 阳一直以来是汕头的经济重镇,拥有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纸品文具、音像制品、废旧拆解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借助“反哺工程”效应,用潮阳人创造 “潮阳经济”的战略思路,积极推动与tcl集团、深圳潮商集团、中国五矿等大型企业合作。大项目落地建设,为潮阳规划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奠定了雄厚的基 础。所以,尽早制定“潮阳海洋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将有助于未来潮阳的科学发展,在园区规划发展中,以发展临港石化为重要依托,推动传统产业进园区进行转 型升级,注重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搞重复建设,不影响人居生活环境,将潮阳海洋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座“负碳城”,确保做到科学用海、集约用海,让临港海 洋工业经济逐渐成为潮阳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构建临海商贸交通门户

潮 阳是汕头的重要交通门户,厦深铁路汕头段唯一站点就设在潮阳。榕江和练江两大水系横跨潮阳,境内又拥有省道234、237和国道324以及深汕、汕湛、揭 惠、潮惠高速潮阳段等交通节点,根据汕头的城市规划,未来汕头城市轨道交通也将对接潮阳城区。此外,根据《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汕 头港未来将形成“一港九区”发展格局。其中,海门港区是汕头港今后重点发展的外海深水港区,并将其规划为汕头港的重要能源港,与汕头市工业经济带相结合, 以煤炭、石油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同时兼顾粮食、钢铁、水泥、木材、化肥等通用件杂货运输。这一利好消息将有力地带动潮阳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将更加突显潮 阳的交通区位优势。所以,未来我们重点依托海门港区、高铁潮阳站以及两大水系,树立“轴线整合,内优外联”的交通发展思路,着力将潮阳打造成为重要的临海 商贸交通门户。

四、开发海洋生物技术产业

潮 阳濒临南海,水生物资源丰富,常见鱼类220多种,贝类生物50多种,境内即有内海又有外海,发展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条件优越。未来可以重点开发海洋生物保 健品、海洋环保材料、海洋药物等高附加值产业。在原有沿海养殖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远洋渔业,实行就地生产、保鲜、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着手建设水产品批 发集散中心,定期举办“海食文化节”,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五、营建海洋人居生活典范

根 据汕头新修改的《规划》中提出“潮阳要力争打造最紧凑特色宜居的城区、最地道的历史与文化、最优的安全农业,留出必要的品质提升所需的公共设施、绿地和文 化空间,中心城区整合周边的海门镇等为相对滞后的汕南次区域打造高新技术区、大学区、滨海休闲旅游与居住片区。”并规划至2020年,潮阳区建城镇化水平 达到72%。基于此,潮阳正大力拓展潮阳城市发展空间,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变潮阳人经济为潮阳经济,变人口大 区为经济强区,也着力打造东部、练江、海湾“三个新城”,建设高起点高规格的临海住宅区、临海公园,积极推动练江综合整治工程,把潮阳建成安居、康居、乐 居、具有潮汕滨海特色的宜居城市。将海洋的自然资源转变成为生活资源、健康资源,吸引更多人才落户潮阳、建设潮阳,努力把潮阳营建成海洋人居生活典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