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多轮驱动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提档升级

来源: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4-11-07 09:51:08 

为缓解渔业发展规模急剧膨胀和有限发展空间之间的矛盾,市海洋与渔业局改变传统以海参养殖和育苗为主的发展模式,以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拓展海水养殖发展空间,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全市水产养殖业的提档升级,实现了全市渔业经济的逆势快速增长。

一是着眼长远,在优化品种结构上做文章。不断加强水产良种场建设,全市良种覆盖率现已达到95%以上。改变以往以海参养殖及育苗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积极优化不同养殖品种及发展模式,重点在浅海大型藻类养殖方面取得了突破。依托科研院所,根据不同海区状况划定了海上养殖实验区,积极开展了各类藻类养殖试验。在赭岛附近海域养殖海带300余亩, 4月份喜获丰收,亩产10吨,实现产值600万元;积极推进龙须菜的规模化养殖,在试养200亩的基础上,推广养殖面积达4000多亩,亩产达到8吨,实现亩产值2.4万元,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还积极探索池塘参虾混养、池塘虾蟹混养、海上吊笼养参、岩礁池参鲍混养等养殖模式。

二是借梯上楼,在科技投入上下工夫。充分发挥驻即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培养高技术优良海水养殖苗种,先后组织科研机构引进繁育了“黄海1号”对虾、斑点鳟鲑、仙胎鱼、澳洲瑞鳕、三倍体牡蛎等10余个新品种,并积极进行示范推广。组织知名海洋渔业专家成立全市海洋与渔业专家咨询组,在渔业养殖技术、营养饲料、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组织科研机构与海参养殖企业联姻,共同探索、实践深海升降式网箱养参技术,在外海区域可沉降至水下10米,能有效的避免赤潮和台风等灾害的影响。目前,外投放的10个深水抗风浪海参网箱,经1年养殖,海参苗已由20-30/斤长至4-5/斤,已出成参4000余斤,实现产值50万元。

三是重点突破,在集约高效上见成效。在极力发展海参苗种生产的同时,逐步探索其他品种的工厂化养殖的路子。引进了“长江三鲜”之一鲥鱼(4000尾)在我市进行工厂化养殖,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进行“长江鲥鱼”工厂化养殖的安全着陆,目前长势良好。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海参育保苗车间,对其稍加改造,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目前推广养殖水体10000方,一年按养殖两茬计算,可产南美白对虾5万公斤,实现产值300万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