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建设海洋科技新城
“2013年来的时候,看到的大部分是展板,今年看到的是一个个有内容的大项目!”在青岛市政协9月23日组织的“大视察”中,市政协主席王书坚的这句话引起了委员们的共鸣。这是青岛市政协组织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第二次视察蓝色硅谷核心区,为城区发展献策助力。
2013年11月,在蓝色硅谷建设起步阶段,青岛市政协就组织四级委员进行实地视察,委员们围绕园区规划、配套设施等问题提出了多条意见和建议。视察蓝色硅谷是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亲自定的一个题目。据了解,之所以去年视察过了,今年还要视察,是因为李群希望市政协持续关注和助推蓝色硅谷的发展。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战略构想。2012年1月,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工委、管委正式成立,标志着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至此,位于鳌山湾畔的4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快速崛起一座海洋科技新城。
微软科技体验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创新科技园、深海基地、山大青岛校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一个个日益丰满的大项目,让委员们看到了一个初露峥嵘的海洋科技新城。“截至目前,核心区在建和签约项目90余个,总投资约980亿元,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0亿元,开工面积520万平方米;上半年,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增长15.6%,增速接近全市的2倍。”这组数据,成为蓝色硅谷核心区鲜活的成长标注。
蓝色硅谷核心区与黄岛新区、红岛经济区被并称为“一谷两区”,是青岛市发展蓝色经济的三大平台。于洪军委员认为,不同于其它地方,蓝色硅谷核心区要做好“蓝色科技”这篇文章,仅以深潜员为例,就可以集聚很多下游配套产业,比如深潜服装、装备等。周永青委员认为,科技新城建立起来后,能不能发展好也取决于国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为此,他建议核心区要把海洋科普设施作为城区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规划建设。“核心区要做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和‘生态链’”,安波委员建议,城区发展不能只引进科研大项目,还要有生产、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配套项目,要在城区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产业圈。
“青岛要做全国海洋科技的领军城市,没有依托平台是不行的”,王书坚认为,要进一步突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功能,引领全市乃至全省蓝色经济的发展。他建议核心区发展要激发创新主体和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能力,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保障,开展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先行先试;加强高端项目和人才引进,确立蓝色硅谷在全球海洋科研、成果孵化和人才培养领域的竞争优势;完善招商引智网络,加快推进高端创新要素向蓝色硅谷核心区聚集。
“委员们的建议很有针对性”,陪同视察的青岛市副市长牛俊宪表示将认真听取委员建议,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下一步,蓝色硅谷核心区将继续围绕打造“中国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努力建设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中心、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和海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为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成为链接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创新平台……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