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开发海岛要把环保放首位

来源:李锟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6:00 
据2008年12月11日《新京报》报道,在国家扩大内需的背景下,重大海洋工程在海域审批、环评等环节都将更加快捷。昨日,国家海洋局出台十项措施,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将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李海清介绍说,“海十条”的出台是扩大内需的要求。这十条措施包括:加强海洋功能区划对投资项目的统筹、保证重大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严格控制海域使用论证和评审的时间、加快推动海岛的开发和建设等。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认为,拉动内需开发海岛要把环保放首位。海岛开发可能将危及海岛和海洋的生态环境,这样的担心是有必要的。但也要看到海岛开发对海岛和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促进意义。在“海十条”中,其中一条规定,对适宜开发的海岛,选择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同时,推进无居民海岛的合理利用,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划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鼓励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长期以来,许多无人居住的海岛处于有所有者(国家)无管理者的状态,一些破坏海岛及其周边环境的行为常常发生而得不到有力制止。而海岛开发启动以后,海岛的管理者不再缺位,破坏环境的行为将得到遏止。可以相信,只要把相关法律实施细则制定好,海洋部门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承租海岛的个人和企业很难对海岛及海洋的生态采取一些破坏性行为。

专家们早就提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海洋的热潮终于将要出现了。相信我们只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给予的前提下索取,中国的海洋开发事业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需要注意的是,开发资源重要,保护资源更重要。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并保护好海岛资源,或开发养殖业,或开发旅游业,或开发仓储运输业,海岛定能带给人巨大的财富;如果利用不当或者过度开发甚至滥采滥挖,如此为之,破坏了海岛原有的生态环境,宝岛也会变成荒岛、废岛、死岛,甚至连周围海域的生态环境都会遭到破坏,变成一片“死海”。因此,利用岛屿资源,最要紧的是合理开发。在这中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关,对海岛开发者进行严格审批,并做好监管工作,监督开发者一定要合理利用海岛资源,及时地制止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的行为,保护这些岛屿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并做到资源的反复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这方面,福建省走在了前面。目前,福建已编制完成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并颁布实施首部无居民海岛法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专项规划》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分类推进,对有居民海岛加强引导,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特别要以东山、平潭、湄洲、琅岐、江阴、大嶝、紫泥等建制乡以上海岛开发为重点,建设“海洋第二经济带”。

《专项规划》提出,对无居民海岛实行“先保护、后开发”,严格评价制度,按照特殊保护岛屿、保护岛屿和适度利用岛屿分类开发利用与保护。对有科学意义的海岛,要减少人为干扰,建立海岛自然保护区。就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提出,结合海堤、渔港建设,加快海岛公路、交通码头、跨海通道改造建设,重点建设沿海大通道、厦门东部跨海通道、平潭海峡大桥、厦漳跨海大桥等,积极推进湄洲岛、泉州湾跨海通道等大型桥隧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海岛水资源工程和海水淡化项目建设,重点建设莆田南日岛、漳州东山岛等一批沿海岛屿供水项目,“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海岛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实施海岛电力联网工程和海岛农网改造,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紧缺,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的现象在一些沿海地区越来越多,我国的海岛保护、开发与管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海岛生态破坏严重。从当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看,普遍缺少规划。一些地方随意在海岛上开采石料、破坏植被,损害了海洋自然景观和海上天然屏障;一些地方随意修建连岛大坝,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一些单位任意在海岛上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把海岛变成了垃圾场;一些地方滥捕、滥采海岛上的珍稀生物资源,致使资源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枯竭。

海岛数量急剧减少。近年来,炸岛、采石、砍伐、挖砂等严重改变海岛地形、地貌的事件时有发生,致使海岛数量不断减少。据相关报道,根据海岛调查数据,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东南一个省份海岛数量为1546个,到2005年,因炸岛和围海造田等原因就消失了83个;北方的一个省份海岛数量为132个,到2005年仅存72个,减少数量占原海岛总量的46%。南海的许多珊瑚岛,受挖掘和自然侵蚀的影响,已面临灭失的严重威胁。

特殊海岛保护不力。在我国已经公布的77个领海基点中,位于海岛上的领海基点有75个,其中有66个设在无居民海岛上;有的海岛上设有各种等级的基线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全球卫星定位控制点等设施和标志;有的海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保存了一批独特的珍稀物种;还有的海岛拥有重要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开发利用海岛,特别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的情况,在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海岛,其保护和管理事关国家和社会利益,而目前却普遍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海岛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为更好地解决现阶段海岛开发、保护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增强海洋蓝色国土意识,加强对公众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的海洋和海岛观教育,必要时召开全国海洋以及海岛工作会议,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海洋年活动和设定海岛日活动,增强有关部门及公众对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岛的忧患意识。

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需要,迫切需要按自然属性、战略地位、功能定位等标准和条件,制定能够统筹全局、有力推进国家海岛开发、保护和管理长远规划,统筹安排海岛发展的各项工作。制定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时要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按自然属性和战略地位逐岛进行功能定位,明确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保护方向,将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融入整个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大格局中。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海洋、海岛维权问题比大部分国家都突出,应该设立更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加强国务院海洋部门的权威性,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海洋和海岛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无居民海岛往往远离大陆,对其进行管理需要海上工作条件和手段,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专业、精干的海洋执法监察队伍。

还要加快海岛立法,不仅是我国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我国周边国家等都对海岛进行了立法。海岛立法是依法管理海岛的基本前提,我们要通过海岛立法,建立海岛开发保护规划、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许可制度,领海基点岛屿和具有特殊价值的岛屿严格保护制度。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健全有关海岛管理、保护、开发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保证海岛事业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下可持续发展。

据相关报道,中国将增加对海岛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解决海岛居民吃水难、行路难、出航难、避风难和电力不足、通讯不畅等问题。争取用十年的时间,使海岛地区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垃圾及污水处理妥善解决,全面改善和提高海岛生活、生产及投资环境。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要将中国海岛地区建成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上明珠”。当前海岛资源的开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如何发挥海岛资源的优势,发挥市场功能,实现海岛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观念和实践的不断创新。许多新的模式可以为现有的海岛开发管理带来借鉴和创新思维。

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建立在对土地资源、景观资源、养殖资源重新配置上的一种开发模式。对海岛重新规划,建立海岛型景观区,并把陆上的“农家乐”搬过来,变成“渔家乐”。以此为依托开展旅游度假等商业性活动。此类项目潜在价值极大,远期收益率也十分惊人。更为重要的是,旅游业是对海岛资源环境破坏最小、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方式。

解决海岛开发的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目前,海岛开发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及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大,而且投资回收期长,还要面临如台风、海潮侵袭等自然灾害。而政府在开发海岛方面一般只能重点投资、重点布置。而“联众模式”是一种将海岛资源开发管理引入外部企业力量的方式,它是一种投资行为,它改变了政府为唯一开发管理者的模式,引入市场力量,可缓解海岛资源开发管理资金缺乏、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的问题。

海岛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当前海岛开发中一般以港口开发为主,开展港口物流、装备制造、海洋渔业等生产活动,这些开发最大的弊端就是对海岛自然环境改变大、影响大。如围滩、筑坝、造堤,对海岛环境、海洋生态系统均造成不利影响。而联众公司在开发过程中,以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不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不破坏农村环境,和地方政府及农村行政组织一起统一规划,将可开发农村建设成“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水体净化、卫生洁化、服务强化、住宅公寓化、村庄园林化、农业生态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且所有房子都是改建而不是重建,建房时不破坏一草一木。

把沿海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和渔农民发展经济的需求结合起来,突出海岛特色,提升现有“渔家乐”的经营水平。立脚点就是乡村休闲产业。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更多地将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引向广大的渔农村,带动渔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大量海岛资源,适合开展绿色、生态及环保型休闲项目,而不适合大面积进行资源消耗型工业项目的开发。因此,发展休闲产业,对于改善东部沿海地区海岛与大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解决“三渔”问题,促进渔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总之,海岛的开发意义重大,开发好了,也会闲时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前提下,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