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来讲,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已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样,首先使我国管辖海域由原来的领海、内海总共不足40万平方千米,有可能扩大到约300多万平方千米。这样一来,一方面给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使我们面临着维护海洋权益、协调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环境的严重挑战。其次,为我们加强海洋管理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但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加强海洋立法、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加强海洋执法能力建设、实行依法治海的严重挑战。第三,为我国作为已登记的深海采矿先驱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法律保护,同时也面临着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采矿者的义务的挑战。我们还要看到,《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不久前已正式出台,这为我国更好地开发海洋,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南。我们更要看到,最近几年,沿海地区大力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有力地推动着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地方海洋管理机构的普遍建立和完善也壮大了海洋综合管理力量。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把海洋工作推向新水平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有幸结识了“海之骄子”——王诗成同志。诗成同志生于海岛,长于海岛,多年从事海洋与水产工作,是一位土生土长、自学成才、卓有见识的青年海洋学者,已在我国海洋界有较高的知名度。他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建设“海上中国”这一宏伟的建议,并先后多次上书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阐述这一观点。为了使“海上中国”的建设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诗成同志经过艰辛的劳作,出版了专著《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海洋界的很大关注。该书着眼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系统地分析了壮大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对策,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一部堪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力作,是作者献给“海洋世纪”的一份厚礼。它的出版发行,对于宣传、认识海洋,开发、管理海洋,对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该书集中论述了诗成同志建设“海上中国”的建议,体现了作者的宏伟战略气魄和很高的政治敏锐性,它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而且必将被实践所验证。实际上,继山东、辽宁提出建设“海上山东”、“海上辽宁”之后,近几年来,沿海所有省、市、区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一场以开发利用海洋、保护保全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浪潮正在全国掀起。可以说,实践必将证明,建设“海上中国”的战略是现实的、可行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1996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在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管辖的广阔海域走“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科学保护、改善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包括发展海洋石油、化工、渔业、药物、运输、旅游等海洋经济,是大有可为的。针对全国人口多、人均资源量少的现实,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在相当程度上将倚重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大幅度提高海洋的贡献率显得尤为重要。诗成同志提出的建设“海上中国”建议,是同中央确定的战略思想一致的,也可以说是在海洋领域如何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灵活应用。我深信,只要顺应时代潮流,狠抓从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经营管理的转变,坚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这两大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和宣传力度,加大开放程度,加快发展速度,实现对海洋的有效管理,一个强大的“海上中国”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愿诗成同志再接再厉,继续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国家海洋局局长,原载于l996年出版的《迎接
海洋世纪——〈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评论集》)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