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古称李西(又名南马鞍岛),后因岛上多枸杞而得今名。枸杞岛位于舟山群岛东北部,是沪、杭、甬三大开放城市进出之门户。枸杞乡下辖4个社区、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500多人。2001年枸杞乡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浙江省贻贝之乡”。
“仿佛是一夜之间,来枸杞岛的游客陡增了多少倍!”张雯炯一边说一边急匆匆地迎出去接过客人手中的行李。她和丈夫王剑锋经营着一家民宿宾馆,一批接着一批等待入住的游客让她有些应接不暇。
游客的大量涌入让这个一度默默无闻的小岛有些措手不及,宾馆、餐馆人满为患,海滩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旅游业的兴起在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新的问题——恪守原有的渔业发展模式,还是改弦易辙发展旅游业,成为枸杞岛必须要做好的一道选择题。
旅游“诱惑”
记者上岛采访时正值周末。走在枸杞岛的大王村和庙干村,随时都能遇到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游客。公路上的出租车来来往往,为数不多的几家餐馆外面排起了长龙,街边的民宿宾馆尽管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但还是一房难求。
“没办法,人太多了。有的游客由于没有事先预定好房间,上岛以后就只能住进渔民家里。”岛上的居民告诉记者。
正是看到了大好商机,王剑锋夫妇去年决定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宾馆。“我们投了七八十万元,但仅去年7月和8月就赚了20多万元。岛上很多开宾馆的人都发了。”张雯炯在安顿好一批从上海沈家湾来的客人后气喘吁吁地对记者说。
“以前岛上基本上没有游客,就在去年,上岛的游客突然猛增至4万多人,估计今年来的人会更多。”枸杞乡乡长乌海鸣说。同样是在去年,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岛上民宿宾馆的数量也猛然增至104家,“以前只有41家,很多是在去年新建成开业的。”
即便是宾馆数量大增,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房间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旅游旺季普通标间的价格达到了三四百元,甚至五六百元。”当地居民介绍说。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游客的突然大量涌入也让当地的管理者有点“懵”。记者在岛上看到,烈日下大量游客聚集在海滩上游玩。但因为岛上的沙滩并未对外开放,当地政府不得不在岸边竖立警示牌,并派驻安全人员进行劝阻。
“我们更多的是担忧,安全隐患、环境破坏等。随着游客的到来,各种问题也将随之而来。”乌海鸣无不忧虑地说。
贻贝之乡
贻贝,当地人又称作淡菜,是江浙一带人们餐桌上重要的食材。
早在20世纪50年代,枸杞岛上就有人开始养殖贻贝。后来随着野生贻贝的减少,养殖逐渐成为贻贝生产的主要模式。时至今日,枸杞岛上的众多居民仍然以养殖贻贝为生。
站在枸杞岛高高的礁崖上向下望去,白色的浮球连接着苗绳布满海面,如同一张珍珠结成的巨网向远处延伸。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枸杞岛四周已经形成了1.2万亩的海洋牧场,贻贝产量占到嵊泗县的70%以上。
乘着渔家的小渔船缓缓驶入养殖区,皮肤黝黑的渔民拉起苗绳,密密麻麻的黑色贻贝挤满了绳体。很快,养殖户将迎来新一轮的丰收。
记者见到49岁的张富道时,他和妻子正坐在码头上给贻贝分苗。他说,他家共有8000条苗绳,去年贻贝大丰收赚了30多万元。
“2001年枸杞乡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浙江省贻贝之乡’后,贻贝养殖逐渐形成规模。去年全乡贻贝产量达4.52万吨,产值7400万元。”枸杞乡副乡长王海斌说。
昌盛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职工邵善定从水桶里捞出刚刚采集到的贻贝,动作麻利地洗锅、点火、翻炒,“很多游客来到这里,一定会尝尝枸杞岛独有的新鲜贻贝。”
如今,蜂拥的游客也开始悄悄向贻贝养殖区“渗透”。他们乘坐渔船进入星罗棋布的海洋牧场,赏美景,吃海鲜。一位来自上海的女游客告诉记者:“现在从上海有直接到枸杞岛的客船,忙碌了一周,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岛上看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做好选择题
依靠传统渔业发展起来的枸杞岛,面对旅游业的“诱惑”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贻贝之乡也面临不少现实难题:渔业资源枯竭,贻贝养殖区域饱和,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低,很难进入高端市场。此外,台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2011年超强台风“梅花”曾几乎使枸杞岛的贻贝养殖业全军覆没。
“尽管目前渔业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我们不能因为旅游业的火热就把传统产业丢掉。产业的发展需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乌海鸣对记者说,枸杞岛将在发展贻贝养殖的基础上做好旅游这篇文章,“但前提是要提高门槛,控制游客数量,制定完善的旅游发展规划,避免过度开发。”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枸杞岛发展渔业得天独厚,《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加快“一中两翼”建设,其中的“东翼”就是指的嵊山、枸杞和花鸟岛一带。同时,该规划还确定黄龙、嵊山、枸杞3个乡镇为捕捞发展重点乡镇,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高渔业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使之成为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乡镇。
为了提高贻贝的产品附加值,在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的帮助下,岛上先后建起了多家贻贝加工厂和人工育苗场。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枸杞岛养殖的贻贝品种以紫贻贝为主,抗风浪性差。遇到大的台风,养殖户往往损失惨重。现在海洋与渔业部门正在开展贻贝养殖互助保险试点,可帮助养殖渔民一旦遇到重大灾害后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
如何处理废弃的贝壳,曾经是困扰枸杞岛的一大难题。“我们为此引进了3家贝壳加工企业,将废弃的贻贝壳收集起来,加工制成家禽饲料添加剂和改良农田土壤的有机肥。现在,枸杞岛的贻贝养殖、加工、销售正在向一体化方向转变。”王海斌高兴地说。
傍晚,游客们陆陆续续回到宾馆,张雯炯进进出出忙着为客人张罗晚饭。夜幕降临,一场由嵊州青年越剧团演出的越剧《王华买父》如期上演,锣鼓声吸引了众游客和十里八乡的村民,枸杞岛又跟着热闹起来……
记者观察
开发旅游是现在很多海岛的首要选择,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有之。
面对游客的大量涌入,枸杞岛虽然有些措手不及,但并没有头脑发热。在缺乏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盲目大干快上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枸杞岛立足自身优势,找准薄弱环节,围绕主业做文章,在推动主要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其他产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因地制宜、统筹产业发展的思路值得提倡和借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