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

来源:李永昌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6:29 
海洋观是人类通过海洋实践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交通等在内的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对海洋本质属性的认识。由于中国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中华民族的先民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与海洋打上了交道,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认识海洋的本质属性,包括它的社会经济属性,其所形成的古代海洋观念也颇具自己的特点。

文化机制上的对外辐射和交流性 海洋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在中华文明强盛时充当了文明辐射层的作用,中国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航海活动,传播了大陆文明,影响了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航海史就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史。

早在原始社会,古代人群在兴渔盐之利的同时又通舟楫之便,创造了带有海上活动特色的龙山文化和百越文化。这样的联动与互动的过程,就是异域异质文化相互辐射与交流的过程,也是海洋文化得以发展、变迁的过程。

价值取向上的商业性和趋利性 我国古代海洋观念的萌芽首先表现在对海洋具有“行舟楫之便”与“兴渔盐之利”经济属性的基本认识之上,并且这种认识随着生产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深化。随着木板船的出现和航海技术的提高,“行舟楫之便”的航海之利已经具备了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的意义,将航海活动与商品交换活动联系起来,因而也就大大加深了对海洋所具有的社会商品经济属性的认识。

历史形态上的拓展性和开放性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必然产生出“天然”的开放性的文化历史。面向海洋的开放,必然带来拓展。它的拓展性,包括经济范围的拓展,生活资料来源的拓展,商贸市场的拓展,人文精神影响力的拓展和人居空间环境的拓展,也就是国土疆域的拓展。

这体现在我国古代的对外开放和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上。就基本层面而言,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成为统治政权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这就致使海洋的开放趋向始终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也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

社会体制上的从属性和依附性 远古时期的中华大地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资源,使农耕文明得以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为主、以农立国的文化大传统和社会发展体系。而沿海地区虽然拥有自己的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传统,但毕竟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而在与农业文明的竞争中常处于劣势的地位。在以农立国为宗旨的大陆王朝的统治下,“历心山海而国家富”的海洋文化传统只能作为沿海地区的特有现象而加以延续和保留,相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只能属于边缘从属的地位。

探讨中国古代传统海洋观,不仅是了解我们人类曾经历过的童年,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当代的海洋意识有一个重新审视和把握,这对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洋在现代世界对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论点的基础建立在海洋是陆地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不是说人类的海洋文明将取代陆地文明,只要人类还是陆栖动物,这就是不可能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海载着经济文化之舟不断冲破地域的壁垒,将各个民族推向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交往之中。

从政治方面看,现代社会,各个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民族繁衍生息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辖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现实告诉我们,如今的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海洋强国;全世界各沿海国家的发达地区,毫无例外地都位于沿海一带。一个濒海民族,一个濒海国家,必须征服、控制和开发利用海洋,通过海洋自身以及凭借海洋进行世界交往,以获取保障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而自己又缺乏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谁征服、控制和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越大,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就会越高,其实力就会越强。

从文化方面来讲,中西文化的差别提供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当运用这些背景去映照事件时,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国海洋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尽管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活动曾经深刻地影响过西方,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随着西方夹板帆船和飞剪式帆船的东航,特别是产业革命之后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产生,西方的造船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西方冲击、影响东方的历史过程由此拉开了序幕。中国不称霸,这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秉性。但是,应当承认,中国距离海洋强国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走向海洋错失机遇或步伐缓慢的原因,则有着其深刻的传统文化背景。历史上,强盛时期曾与西方有过对话,而在落后时期则转向对抗,是单一的正反模式。

中国要繁荣富强,必须面向海洋,向海洋进军,走经略海洋之路。21世纪是海洋世纪,经略海洋事实上已成为中华民族21世纪能否复兴、富强的战略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理所当然就是在海洋世纪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今天的海洋已经不是最初意义上的天堑、天险,不是人类迈向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障碍,而是未来的发展资源所在,未来强大中国的空间所在。中国的海洋战略,应是一种具有强烈全球意识的战略。这就要求,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振兴,必须继承和发掘传统海洋文化和海洋观中的优秀思想,树立全新的海洋观念,“以海为途”,以大开放的胸怀和气魄走向海洋、走向世界。(作者系国家海洋局机关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