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辉映在历史与现实间的文明之旅

来源:张景亮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6:33 
当沉寂在历史烟云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在现实的呼唤中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时,那种厚重自然让人为之痴迷。不仅是对文明的探源,还是时代的契合。这一点,从沿海各大城市争相跻身“海上丝绸之路”的热忱中可见一斑。走进历史感受东方海上丝路之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航海的历史,就是文明传播与融合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完善的历史。从山东半岛沿海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这样一条闪耀着文明光彩的航路,它曾为沟通中韩日贸易往来,增进中韩、中日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学的探究,可以拨开历史的烟云。刘凤鸣对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考究,穿越了中国民族对外交流的各个阶段。他认为,山东半岛早在史前文化时期就通过庙岛群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有了文化交流,考古成果证实,日本的水稻就是“由山东半岛传到日本中部地区的”。这种交流,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延续和拓展。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相管仲就主动开展与朝鲜半岛的贸易活动,开辟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还诞生了秦末伟大的航海家、中日韩文化交流的先驱者徐福,许多日本学者也“视徐福是中国丝绸的传播者和开拓东海丝路的先驱”。时至唐代,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密州是日本、新罗、渤海国进出中国大陆的主要通关口岸,山东半岛也称为中日韩三国贸易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这种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密切,以至于成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主流形态。在宋代,山东半岛仍然是海东诸国往返中国的重要通道,山东半岛的密州板桥镇是当时中原及华北地区的海外贸易中心,山东丝绸制品大量的销往高丽。明代是中国与朝鲜关系的紧密时期,大量的布匹从山东半岛运至朝鲜,朝鲜官方也到山东半岛大量购粮。在支援反击日军侵朝的“壬辰战争”中,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是支援朝鲜的战略大后方,大量的粮饷运往前线。明代朝鲜使臣记载的在中国所见所闻所感而集成的《朝天录》、《燕行录》,也见证了山东半岛为中朝贸易和友好往来所做的重要贡献,凸现了山东半岛在中朝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清末,山东半岛的烟台、青岛开埠,客观上进一步打开了山东省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大门,促进了近代山东省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山东省的中日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明末清初沉寂多年的中日海上航线再次繁忙起来,山东半岛也在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觉醒中,在中国近代对外关系中再次担负着重要角色。驻身回望山东半岛原是丝路首航地

古人以超常智慧和拼搏精神开辟的东方海上丝路,承载着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重任,巡回了数千年。这透着人类精魂的循环征程里,哪里才是出发的起点?刘凤鸣认为,我们脚下跃动着蓬勃生机的山东半岛,便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

这一观点当然以事实为依据。他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半岛的齐国,甚至在齐之前的莱国就开始有了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商业活动。至晚在齐桓公时期,就开辟了以山东半岛沿海港口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对此,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炎先生也认为,开始于周秦时代的“东海丝路”早于开始于汉武时代的“南海丝路”。现有史料说明,山东半岛沿海的港口,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至晚在2600年以前,就开始了与海外邻国的商贸活动和人员的往来。史载“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 (《管子·轻重甲》)“东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尔雅·释地》 )就是春秋时期山东半岛开展中韩贸易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商业往来最早的记录。也正是这一珍贵的历史记载,说明了山东半岛是有历史记录的最早开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而这一时期,由于航海能力的限制,中国东南沿海尚无能力远航朝鲜和日本,而山东半岛就可以通过庙岛群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人员往来和贸易活动,而且齐桓公时代还把对外开放和对外的贸易活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大力支持与邻国,包括海外诸国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活动。

相关考证证明,尽管那时的“国度”与现在不同,但齐国这样一种开放性的文化,重视商业往来,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政策,加速了山东半岛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山东半岛正是处在这样的市场开放背景之下,加之毗邻海外的地理优势,所以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与朝鲜、日本的人员及商贸往来。从这点上讲,说山东半岛是中国与韩国、日本海上贸易最早的地区,可谓有史有据,无可辩驳。对此,有关专家也予以佐证,他们认为,刘凤鸣始终强调的山东半岛,显然不是山东半岛的某某港口,这样的提法不失严谨。因为古代航海,可以停靠船只的港湾很多,史书也提到山东半岛有多处可以远航朝鲜、日本的地点,所以说,把山东半岛定为“中国与韩国、日本海上交往最早的地区”,即“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是严谨的,也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回归现实海上丝路绽放时代之光

从历史走向现实,我们已然可以看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是如此熠熠生辉。这其中,既有文化传承的魅力,也有当今贸易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融合了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也更多了一种恒久的生命力。

今天,山东半岛是韩国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地,中日贸易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这其中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渊源。刘凤鸣认为,中韩日三国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从春秋时期到清末贯通了2500多年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对于区域和城市文化的孜孜以求,更让人们看到了探究“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名片,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谁占据了区域文化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发展软实力,谁就能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得发展的先机。山东是海洋大省,山东半岛区域文化的突出特色是海洋文化,是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中外文化交融,多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开放性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多样的多元性、开放性文化,不仅承载了山东半岛的发展历史,也渗透在今天山东半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天的山东半岛仍能从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受益。“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历史感的文化载体,便是山东海洋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齐鲁文化中的一页精华。

海洋文化建设是我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一项重要内容,“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也是最能体现山东半岛区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最闪亮的名片。亮出这张名片,不仅可以提高山东半岛的知名度,进一步增进中韩日三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拉动沿海港口城市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烟台自然也将受益其中。特别是联合国组织的申报“丝绸之路”的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将会更大的拉动“丝绸之路”沿途城市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眼下,全国许多沿海城市正在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进入“丝绸之路”的景点城市,纳入世界旅游文化大格局,对当地的对外交流和旅游产业必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烟台地区自春秋时期就通过海路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开始了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基于此,刘凤鸣从学术上适时提出了山东半岛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以史实证明山东半岛曾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所做出的贡献。

意料之中,这一崭新的论断得到了业界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联合国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联合国派驻中国的丝绸之路项目最高负责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项目办公室的技术总顾问侯伟泰先生为之震动,并欣然为《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做序。刘凤鸣认为,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他呼吁相关方面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参与全国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争取山东半岛能有较多的沿海港口城市跻身“丝绸之路” 景点城市行列,以海洋文化的弘扬推动文化形态的进步,让历史与现实在轰轰烈烈的时代发展中达到最完美的融合。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