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采样:“读”懂海之“精灵”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5:55:07 

通体透明的白色水母、如绿色树叶状的椭圆形涡虫、像彩色花束般的圆锥形海藻……在“向阳红09”船的湿实验室里,记者在50倍的显微镜下“近距离”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海洋“精灵”。

“别动,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当记者刚想伸手去拨弄样品,试图看得更清楚时,就被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明制止了。

“这是在南海航渡期间采集到的水母样品,它的顶部附生了一些小生物。”“这是在南海1000米海试区采到的涡虫,身长只有2毫米。过去我没见过,不能确定它是不是新物种。”“这是大型海藻的一部分,上面附着了多种多样的小物种。”陈建明指着他的这些“宝贝”,兴奋地逐一向记者介绍。

类似这样的“宝贝”,陈建明一路上还收集了不少。在一个矿泉水瓶里,记者还看见了一团棉絮状的东西。陈建明说:“这里面的宝贝更多,我要带回去才能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陈建明所说的“宝贝”,就是生活在浩瀚海洋里的浮游生物。更让记者吃惊的是,用肉眼难于看清楚的涡虫,在海洋生物的分类中居然属于大型生物。据他介绍,海洋生物分为微生物、小型生物、大型生物和巨型生物4类。微生物,顾名思义,就是体型微小的生物,它们的身长在几十微米以下。对于绝大数人来说,微生物可能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它充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说它陌生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类仍无法全面了解它,比如细菌、真菌、古菌、病毒等。小型生物身长在250微米以下,比如草履虫。而大型生物体形在250微米~2厘米之间,比如水蚤、海蜘蛛等。巨型生物体形则在2厘米以上,我们平常吃的鱼、虾、蟹、贝以及海参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常,越是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是体型越小的生物,人类对它们的认知就越贫乏。陈建明告诉记者,广袤的海洋中有差不多200多万种大型、巨型海洋生物,目前全球已鉴定出的仅有28万种。而在上千万种微生物中,人类认识的不过二三十万种。他从事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研究20多年,仅能分辨出1万多种海洋生物,在他看来这远远不够。

“我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生物采样。只有认识和了解了海洋,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并利用海洋,发现其潜在的价值。”陈建明说,如果洞悉了海洋生物的生理机制,就有利于科学家研究出人类的生命机制,从而为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他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生活在海底热液喷口处的一些生物,它们在这种低氧、高硫化氢的极端环境下独特的生理机制就非常值得研究。如果科学家能“读”懂它们,对它们了如指掌,那么人类一旦遇到类似生存环境,就能应对自如了。此外,海洋生物资源在医学上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一些保健品、新药物等都来自于海洋。比如,头孢类抗生素和一些新型抗癌药物就是在海洋里被发现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